王紫峰简介_个人资料

王紫峰(1905—1994),湖南省耒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紫峰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湖南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94年
职业:军人
重要事件:湘南起义 百团大战 抗美援朝
王紫峰,原名王集有,又名王子凤。1905年出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今衡阳耒阳市)菁苔冲人。
9岁起曾入私塾读书两年半,后因家贫辍学在家务农。15岁后父母相继病故,家庭生活愈益艰难。
1926年夏,在北伐进军衡阳的影响下,耒阳一带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他在家乡首批报名参加了农民协会,并当选为区农协粮食筹备委员。
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湘南地区陷入白色恐怖,为了躲避敌人的捕杀,他更名换姓投入国民党军第11军26师76团当兵。同年9月,当他得知所在部队执行堵截南昌起义部队的任务,毅然逃离该部辗转返回家乡,任区赤卫军队长。
1928年1月率赤卫军参加了朱德、陈毅等领导的湘南起义。4月随军转至井冈山。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特务连司务长、红12军34师1大队政治委员、红15军43师129团政治委员、红9军团第14师41团代理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
长征中,调任红1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随营学校政治教育主任。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队政治教育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后,率教导队会同第115师独立团、骑兵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等部在聂荣臻领导下留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后随晋察冀军区机关移驻河北阜平地区,参加收编游杂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斗争。
1937年10月起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10团团长,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冀热察挺进军第11支队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五、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反“八路围攻”、破袭平汉路、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抗战胜利后,任晋察冀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北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1948年9月调任华北军区第6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2月升任人民解放军第66军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政治委员,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51年回国后,任山西军区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1-1968年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2年11月离职休养。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4年9月30日在北京病逝。
王紫峰是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今衡阳耒阳市)人,1905年出生;家中贫寒,未念过书,从师学织布维持生活。
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任乡农协委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任区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队长;4月底随朱德部上井冈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手枪班班长、特务连司务长,1931年任红12军34师100团1连政委、红12师35团3连政委、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一大队政治委员,红15军43师129团政委、红14师41团政委,1935年任红1军团直属队总支部书记;参加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和围攻长沙、解放吉安、龙岗、富田及水口、南丰、广昌等一系列战役,后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平型关战役。1938年率部袭击望都,毙敌50余人,我军仅亡2人,消耗子弹仅300发;王紫峰潜入敌占区完县、易县、满城、唐县进行扩军工作,任四县抗战动员委员会主任兼军事部长,迅速扩大革命武装,发动群众建立了地方政权,组建2340余人的抗日独立团。同年任晋察冀军区第叁军分区十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4军分区治委员,将第4军分区的部队整编为3个大队,1个特务团,2个独立团。指挥部队袭击蠡县,歼灭敌军70人。
王紫峰在66军继续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第叁次战役,66军首先突破叁八线,攻占华岳山,瓦解了敌中线防御体系。66军攻占春川、洪川,直出横城、原州,进抵叁七线附近,激战5昼夜,歼敌3205人。
1951年2月,66军参加横城反击战,担任防御任务,毙伤俘敌5062名。
66军入朝作战近半年,歼敌15328人,彭德怀说66军一次比一次打得有进步,越战越强。1951年4月,66军回国,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1952年回国,1961年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他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和民兵建设的指示,为加强地方武装和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离休后,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部队建设,认真撰写回忆录,总结战争年代经验。
王紫峰1905年出生在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今衡阳耒阳市)一个贫寒家庭。
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任乡农协委员。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任区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队长。4月底随朱德部上井冈山。
1930年任第3纵队6支队18大队宣传组组长。
1931年红12军34师100团1连政委、红12师35团3连政委、红15军43师129团政委、红14师41团政委。
1935年任红1军团直属队总支部书记、教导队总支部书记、军团随营学校政治教育主任。
参加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和围攻长沙等一系列战役,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平型关战役。任115师政训处教育股股长。
1938年率部袭击望都,毙敌50余人,我军仅亡2人,消耗子弹仅300发。
1939年因患贫血病休养,病愈后担任平西挺进军第十一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0年任雁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6年任晋察冀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
1947年任北岳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
1949年任第二十兵团66军政委。
1950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66军政委。
1951年2月,66军参加横城反击战,担任防御任务,毙伤俘敌5062名。
1952年,王紫峰任山西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山西军区司令员。
1961年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评价
“王紫峰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身经百战,文武兼备,顾大局,识大体,光明磊落,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负责,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始终保持一名老党员、老红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1928年4月上旬,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工农革命军,在攻占耒阳县城40余天之后,为避开敌人的南北夹击,开始向井冈山作战略转移。
林彪任连长的第二连和十三区赤卫队全歼了敌兵一个加强营,其中赤卫队长王紫峰一人就用大刀劈死了五六名敌兵,被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子云誉为“杀敌英雄”;朱德很想见见这位赤卫队长。
区政府正在驻地召开农军转移工作大会,王紫峰也在会场。
在吴子云的安排下,朱德见到了王紫峰。
一见面,朱德就亲切地拍了拍王紫峰的肩头:“紫峰!上次敖山战斗,你打得蛮不错哩!想当兵吗?”“想啊!我做梦都在想当兵哩!”王紫峰望着朱德急切地说:“师长,你现在就带我走吧!”为表达自己坚决的态度,王紫峰烧掉了自己的草屋,征得区苏维埃主席吴子云的同意,当天下午毅然跟朱德和伍若兰踏上了去井冈山的道路。
1928年6月,宁冈县委请示毛泽东和朱德,要求部队派一批骨干力量下到各区乡帮助工作。朱德考虑到王紫峰刚参加革命不久,还缺乏组织工作能力,眼下是个机会,不如让他去地方摔打摔打,于是就向负责调派干部工作的陈毅推荐了王紫峰。
陈毅把王紫峰叫到自己的房间,告诉他工作调动的事。王紫峰听说是下乡,皱着眉说:“我一个大老粗,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再说我说的是耒阳人的土话,江西老表听不懂,如何能开展工作?还是派能力强的人去吧!”。陈毅见他推辞,便转告朱德。这下子,很少发脾气的朱德可恼火了。他让人将王紫峰喊到自己的住地,劈头盖脑就向王紫峰放出一串连珠炮:“紫峰!组织上决定要你去宁冈县葛田乡搞地方工作,听说你顶牛不去,是真的吗?”
王紫峰一见朱德神色异样,语气格外严厉,便小声嗫嚅着回答:“搞地方工作,我怕做不好……”
“什么做不好!人生下来就会做一切吗?我看你思想是长了毛,无非是怕困难、怕吃苦。要知道,宣传群众、武装群众,要比打仗还重要,你是共产党员,就得像共产党员的样子!”朱德一时激动,脸色微红,声音提得很高。
面对朱德的训导,王紫峰霎时面红耳赤。是啊!自从留在井冈山后,从来没有见过朱德这样不讲情面地批评自己,可他一个心眼是为自己好呀!王紫峰想到这里,不由惭愧得低下了头。朱德见王紫峰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识,便温和地说:“好吧,回去准备一下,到了地方后,一边学一边工作,有什么困难,就托人带信来。完成任务回来后,向我汇报。”
七溪岭战斗胜利结束后,王紫峰奉命回井冈山。朱德获悉王紫峰回来,嘱咐妻子伍若兰炒几样好菜,做一锅红米饭,他要请王紫峰和几个从军部下去的同志会一次餐。吃饭时,王紫峰边吃边向朱德汇报下乡工作情况和体会。朱德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我听宁冈的同志反映,你们表现得都不错,做出了很大成绩,可不要翘尾巴啊!”
王紫峰从宁冈葛田回井冈山后,调到红二十八团特务连任司务长。当时,朱德经常下连队了解情况,到二十八团跑的次数最多,因为二十八团是他南昌起义后带过来的基本部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天早饭后,朱德顶着炎炎的烈日,来到二十八团特务连,受到全连官兵的热烈欢迎。刚调来不久的王紫峰更是兴奋不已。老领导、老首长来了,他这负责后勤的司务长,自然不能马虎。于是派炊事员特意到附近老百姓家里采购一点荤菜,可当时井冈山附近的老百姓家里生活都十分穷苦,哪有什么好菜?后来,好不容易才从一个猎户家里购买了几个山鸡蛋。中午,王紫峰让炊事员蒸好后,就去连部请朱德吃饭。朱德来到饭堂,王紫峰搬了一张竹椅招呼朱德就座。朱德没有入座,而是背着手,绕着饭桌看了一圈。突然,王紫峰发现朱德的一双浓眉皱了起来,那脸色顷刻间也变得十分严肃。
“紫峰,给我找个饭碗。”朱德看了一阵后,回头吩咐王紫峰说。炊事员闻声,取来一副碗筷,朱德接过后,扭身走出食堂,同一排的战士一起有滋有味地在草坪上喝着南瓜汤。吃完饭后,朱德再次走进食堂,专注地盯着王紫峰:“你们特务连的人天天都吃山鸡蛋吗?”话语火辣得烫人,王紫峰的脸霎时绯红起来,一时无言以对。
朱德见王紫峰尴尬,便放缓声调说:“我曾多次讲过,咱们队伍官兵平等,你这个管吃喝的司务长就忘记了!今后要注意罗,多往战士们身上想。”朱德说完后,欲离开饭堂。王紫峰忙苦着脸问朱德:“军长,那这些煮熟的山鸡蛋……”
“你们都不能吃!拿给躺在床上的伤病员吃!”朱德说完,走了。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