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国贵简介_个人资料

童国贵,(1916—1994),是江西省信丰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通信员、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省军区司令员等职。他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基本资料
中文名:童国贵
外文名:无
别名: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信丰县
出生日期:1916年
逝世日期:1994年
职业:解放军将领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革命经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团第二十一师六十一团排长、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一团连支部书记,陕甘宁独立师第三团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第六分校大队长、太行大队大队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十一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二十六团团长,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九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一军三十三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5年1月至1975年6月,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其间,还曾担任中共山东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75年6月后,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顾问。一九八二年七月离职修养。1994年10月3日在济南逝世。
人物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抗日军政大学工作,为培养八路军战斗骨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陇海、豫北和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为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1947年刘邓大军从鲁西南到大别山要远征千里,自8月7日至27日,刘邓大军经20天的日夜兼程、连续苦战,终于全部渡过淮河。根据野战军指挥部决定,第三纵队在固始集结后,由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及副司令员曾绍山、阎红彦等率领,于8月29日分路向皖西地区。
三纵九旅在旅长童国贵、政委秦传厚率领下,随三纵首长经姚李庙、江店向六安进发。9月1日夜,九旅先头部队二十六团三营攻占徐集,乡保队30余人全数被歼,并得悉六安城内只有县自卫队5个中队和新兵大队,以及保安独立大队的1个分队,九旅遂连夜进军,泅渡淠河,从西、北两个方向攻城,并由该旅二十七团绕道至六安东二十铺至三十铺之间阻国民党军增援。1947年9月2日拂晓,皖西重镇六安第一次获得解放,三纵和9旅旅部驻六安,部队向六安东部和合肥县。
1947年9月21日,三纵七、九两旅遵刘、邓首长命令收复固始后,冒雨昼夜兼程东返,积极寻找战机。1947年10月3日隐蔽集结于霍山、六安之间山王河及其以西地区。此时,国民党军八十八师已由舒城经九井、中梅河、庐镇关及其以西地区,沿舒霍公路西犯。1947年10月8日,九旅先头部队与七旅第二十团将国民党军八十八师师部及六十二旅紧紧包围在张家店。
张家店距六安30公里,是一个约有200余户的集镇,周围水坑、濠沟纵横,山岗起伏,易守难攻。七旅二十团布置两个营的兵力占领东面山头,控制北面山地,抢修工事,阻防突围。1947年10月9日拂晓,国民党军三次猛攻,企图突围,都未得逞。为速战速决,三纵首长决定童国贵、政委秦传厚指挥九旅主攻张家店西南,七旅攻正北,八旅由东阻逃窜,并向镇内实施攻击。是日黄昏,总攻开始,战斗2小时,主攻部队第九旅在旅长童国贵、政委秦传厚带领下已扫清外围,集中炮火猛轰张家店,拥挤在几个村落中的国民党军伤亡众多,八十八师指挥部中弹,师长张世光等10余人乘乱逃出重围,至10日凌晨,战斗结束,毙900余人,俘少将副旅长唐家楫及以下官兵4700余人。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