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俭珠简介_个人资料

李俭珠(1908—1997)湖南省茶陵县人,开国少将。曾任广西军区副政委。是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正兵团级离休干部。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俭珠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省茶陵县人
出生日期:1908
逝世日期:1997
职业:开国少将
1906年12月,李俭珠出生在湖南省茶陵县桃水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全家7口人,仅有两间泥坯草房,没有一垅土地,仅靠父亲李四来驾撑一条帆蓬小船,给人运载货物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李俭珠刚满两岁时,他父亲即因贫病交加,不治去世。他母亲改嫁,丢下他和未成年的姐姐,依靠叔父李马来撑船度日。
1918年,12岁时,他叔父又病倒了不能撑船,借了地主豪绅谭寿林的高利贷,事后又无法还债,被迫将家里唯一生计来源帆蓬船卖掉还债。李俭珠不得不离开叔父家,到地主家去扛活。因他年龄小,只能挣两顿饭吃,挣不到工钱,还时常遭到地主的打骂。
1922年,16岁时,不堪忍受地主虐待,过那牛马不如的生活,跑到李家村他外祖父家暂时落脚,靠上山打柴卖钱勉强渡过半年光景。不久,李俭珠去帮人驾船挣点微薄的工钱,也总是吃不饱饭。
192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任县交通员。
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茶陵工农武装游击队队长兼政委、茶陵县游击大队政委、茶陵县独立营政委、茶陵县肃反委员会预备队队长兼政委、湘赣边区红军学校工人队副指导员兼支部书记、湘赣军区“分兵站”特派员、湘赣军区总兵站特派员。
1933年1月,任红军学校总特派员。
1934年5月,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特派员兼总支书记、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代理团长、政委、红二军团四师任特派员。参加了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后,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编入第六队,任学员队支部书记。半年后,到中央社会部保卫干部训练班学习,任训练队长。
1938年3月,任八路军一二〇师政治部除奸部副部长。
1945年4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任长春市公安总局副局长,吉林军区政治部主任,吉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吉林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炮兵第五师政治委员。
1945年8月15日,任长春市公安总局局长。
1946年1月,任吉林市清查敌伪资财委员会主任。
1946年4月中旬,任曹里怀支队政治部主任、吉林军区政治部主任。5月28日,吉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7年2月12日,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7年8月,任吉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半年后,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二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
东北全境解放后,任四野炮兵第五师政委。指挥炮兵五师参与解放天津战役和参加解放中南地区的各个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950年8月,任四野炮兵政治部副主任。后率部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种兵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的第一、二、三次战役。
1951年5月,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1953年3月,入中南军区高级干部文化学习速成班学习。
1956年3月,任广西军区第二副政委。
1964年6月,离休(正兵团级待遇)。到湖南省军区长沙杜家园干休所休养,任离休干部党总支书记。后又转到长沙五里牌干休所休养。
1997年2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俭珠不仅是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而且是个作战勇敢,具有指挥才能的军事干部。
中南军区后勤部党委常委会:李俭珠在后勤政治工作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态度积极,认真、有魄力、有毅力。
广西军区党委:在长期的艰苦革命斗争中经得起考验,对党忠诚、政治立场坚定,革命意志坚强,从未动摇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认真研究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在国家经济生活暂时困难时期,经得起考验,没有违犯党的政策、纪律。组织纪律观念强、作风正派,一贯服从分配,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历次政治运动中积极参加领导,掌握原则,敢于同不良倾向批判和斗争,也能大胆地揭露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工作一贯积极、认真负责,对分工的工作抓的紧,要求严,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处理问题果断,有魄力。有政治工作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的民主作风不够,性情急躁,批评别人不太讲究方式方法。
李俭珠离休以后,十分珍惜自己的光荣历史,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生活准则,保持老红军、老党员、老战士的革命本色,他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关怀干休所的建设,提出许多有益建设性意见。他对自己的子女要求非常严格,言传身教,把他们培养成有用的人材。
李俭珠是忠实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是留给社会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