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希洛简介_个人资料

21 09月
作者:admin|分类:名人大全

袁希洛,原名俶畲,字素民,江苏宝山人,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是清代末期的秀才,曾就读于上海龙门书院,后去日本留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东京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1962年在上海寓所不幸煤气中毒抢救无效而逝世。他在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比如书法和绘画。

基本资料

中文名:袁希洛

别名:俶畲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宝山

出生日期:1876年

逝世日期:1962年1月29日

职业:苏州公立中学校长

毕业院校:日本大学高等师范科

信仰:国民党

主要成就:书法、绘画

袁希洛从日本大学高等师范科毕业回国后即积极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当时他的公开身分是苏州公立中学的监督(校长)。

辛亥革命爆发,上海光复后,沪军都督陈其美倡议各省组成代表团商量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袁希洛作为江苏省的代表参与了这一活动。1912年1月1日晚8时在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上,袁希洛还代表各省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授予了孙中山。

袁希洛是国民党元老,但是他却一直在江苏教育界任职,在教育界有着较高的声誉,后来因有人攻击他和袁希涛(他的长兄,曾任教育部次长)、黄炎培3人是学阀,于是他愤然离开了教育界,在生计所迫的情况下才从政在启东、太仓和南汇先后出任了三任县长。

1928年起先后任启东、太仓、南汇县县长。1928年1月,经江苏省政府同意,原属崇明县的外沙地区(即今之江苏启东)设县,定名为启东,意为“启吾东疆”;2月,任袁希洛为首任县长;11月8日,启东县县长袁希洛撰写《启东设县碑记》,记录下启东设立县治的经过。

袁希洛在南汇县从1933年到1935年共做了两年多时间的县长,是解放前南汇县颇具政绩的县长之一。他来南汇上任时,正值南汇县连续遭遇1931年和1933年两次严重水灾之后,特别是1933年9月(农历七月)的那次,灾情更为严重,筑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李公塘,二团六灶港以北段的塘身几乎全线被冲决。但是即使面临如此的困境,袁希洛来了以后还是业勤于政,不仅领导全县人民在李公塘原址外的民圩上修筑了一条由川沙县界至二团六灶港全长25.97公里的新塘(俗称“袁公塘”,即今人民塘前身的一部分),而且在此期间他还为南汇的未来发展拟订出了一个前景规划,决定在南汇的东西两边各打通一条直达上海市区的通道,一条自惠南镇经周浦至东昌路的通道于1933年底由浦东长途汽车公司承筑就开始着手修筑了,另一条由大团经惠南、祝桥,通过上川路到上海市区的通道,于1934年他也和上川公司签订了《南川合约》开始修筑了。

1912年,袁希洛致信孙中山,首先提出建立辛亥革命战争纪念馆,于是在北京时找袁世凯征求他的意见。工作人员要袁希洛行三鞠躬礼,袁希洛却直接行握手礼并且说“老宗台,你使清朝政权还我国民,很辛苦了。”而袁世凯则回“贵代表是我宗族的英俊,革命很辛苦了。”但之后谈建立辛亥革命战争纪念馆之事却被袁世凯敷衍了事。

在当启东县首任县长时,袁希洛因自己种植棉花,自己挑粪,浇肥,于是被官士乡绅讥讽为“挑粪县长”。

据说,袁希洛在辛亥革命后曾亲自坐镇南汇县城门强行剪路人的长辫;江浙战争后,袁希洛在宝山路旁厕所边,用铁铸造齐燮元像,说“此人就是今天的秦桧”,望路人唾弃。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袁希洛和夫人便搬到霞飞坊9号三楼前间,生活窘迫,汪精卫政权想请他任职,袁希洛断拒。1943年7月30日,汪精卫政权接收法租界,日本宪兵欲强占霞飞坊的房子,袁希洛亲自为民请命,写信给日伪上海市政府之市长陈公博,信中明确表示:霞飞坊是民房,日本宪兵强占是无理的,袁希洛并且以自己绝食为行动提出抗议。由于袁希洛身份为民国的元老,所以霞飞坊得以保全。

中国抗日战争时袁希洛避居于上海法租界,汪精卫曾要袁希洛出任任江苏省主席,被袁希洛严拒。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与蒋中正在重庆进行国共谈判期间,袁希洛以文章揭露中国国民党准备发动国共内战的阴谋,稿件被《苏报》退回之后,袁希洛就自己刊印散发。1948年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袁希洛因曾为国父孙中山授印,所以成了终身国大代表,他走上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讲台时,边和蒋中正握手,边声泪俱下地说:“老百姓太苦啦,还打什么仗?”第二次国共内战后,袁希洛已穷困潦倒,仅靠卖家为生,旋被特聘为上海市政府参事。

浏览64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