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挺颖简介_个人资料

何挺颖(1905年~1929年)1915年入县立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读书,参加过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来上海浦东中学学习,1925年初,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了“五卅”运动。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办《汉钟》杂志(后改名《新汉》),向家乡传播革命思想。
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挺颖
别名:策庸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南郑
出生日期:1905
逝世日期:1929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大同大学、上海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参与创办《汉钟》杂志 参加北伐战争、秋义 传播革命思想
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在校期间他组织进步读书会,率先写白话作文。
1923年,何挺颖参与发起成立了学生会,联络南郑学生,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他在面对当地一些丧失民族气节的悲观论调时写下诗句:“散沙枉多四万万,热度只有五分钟!中国不亡非天理?午夜徘徊心如焚。”
1924年中学毕业后,何挺颖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同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影响。
1925年5月参加五卅运动,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夏,何挺颖受党组织派遣到北伐军部队任团指导员,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党组织又派何挺颖到原武汉政府警卫团干部连任党代表。同年9月,在团长卢德铭率领下,何挺颖参加了湘赣边界秋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一连党代表,9月29日三湾改编中,被任命为第一团三营党代表,随部进军井冈山。10月23日,在进军井冈山途中时遭敌军袭击,与毛泽东率领的团部和一营失去了联系。何挺颖和营长张子清率部队转战茶陵等地,并会合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谭震林,同年12月将部队带上井冈山,何挺颖随即被任命为第一团党代表。从此,何挺颖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的两支红色武装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下辖四个团,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为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何挺颖任第三十一团党代表。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何挺颖率部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他政治坚定,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成为井冈山时期我军著名的军事指挥员和党的优秀干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8年8月,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何挺颖与团长朱云卿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击溃了湘赣国民党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为此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10月参加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第二次代表大会,何挺颖被选为边界特委委员。同年冬,任红四军第二十八团党代表兼团党委书记。
1929年1月14日,何挺颖随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1月24日,在大余战斗中身负重伤,在转移途经吉潭村时再遭敌袭击,不幸牺牲。年仅24岁。
1991年4月,南郑政府在东郊建成了何挺颖烈士纪念碑,碑基座上镶贴着“古城学潮”“南京路上”“奔上井冈”“永新大捷”“黄洋界上”青铜浮雕,碑体上镶镌着“何挺颖烈士永垂不朽”和“不朽井冈英雄,千古人民功臣”的金色大字。
烈士故居
何挺颖烈士故居于1981年被南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被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bsp;纪念碑位于故居以东约2公里,是县城的东门户,地理位置优越,碑体中央是薄一波同志题写的碑名“何挺颖烈士纪念碑”,背面镶贴着马文瑞同志题书的“不朽井冈英雄,千古人民功臣”,整座碑体呈三个枪刺组合在一起的建筑雕塑造型,它象征着捍卫革命政权的特征。这里是许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课活动、举办入党宣誓的重要场所。
革命故事
在汉中南郑县城关镇何家湾村,一条翠竹成阴的乡间小道尽头,有一座建于清末的四合院。虽经历了近200年的风雨沧桑,院落依然显得古朴恢宏。雕花的隔扇和门窗,方砖之上的各种精美绝伦的雕饰,门窗上的木雕格言和警句,无一不体现出了主人的人生理想与道德追求。就在这个四合院里,走出了一位井冈山革命时期我军著名的指挥家——何挺颖。
在井冈山胜利会师80周年(1928年5月4日)前夕,我们随着一位94岁的老人再次走进这座四合院。他就是何挺颖的堂弟何挺警老先生,也是唯一一位在世和何挺颖生活过的亲属。踩着庭院厚厚的青苔,踏上历经沧桑的台阶,抚摸着斑驳的墙壁,老人娓娓地给我们讲述着何挺颖的故事
陈忠实感想
著名作家陈忠实2006年在井冈山参观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让我意料不到的是,黄洋界守卫战的两位最高指挥员之一的何挺颖,是我的陕西乡党。我早已熟知在陕西关中和陕北闹红的刘志丹等先烈的名字,却几乎没有听说过何挺颖。在从秋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何挺颖和毛泽东一起战斗,并成为师级首长,如若不是英年早逝,该是怎样举足轻重的一位领导人物。”
毛主席作胜利诗词
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他与团长朱云卿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凭险抵抗,击溃了湘赣国民党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得知胜利的消息后毅然提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百岁诞辰
2005年5月11日上午,南郑县千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聚集在何挺颖烈士纪念碑前,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何挺颖烈士诞辰100周年。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振基及南郑县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了纪念活动。
在何挺颖烈士100周年诞辰纪念会上,市县有关领导、驻县武警战士及何挺颖烈士的亲属代表,怀着无限崇敬之情依次向纪念碑献花,身着节日盛装的少先队员在鼓乐和轻音乐的伴奏下,声情并茂地向烈士献花、献辞。从即日起,该县还通过举办书画展、播放专题片、发放事迹书籍、开放烈士故居等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深切缅怀伺挺颖烈士的丰功伟绩,激发其以干克难、实干强县的雄心壮志。
何振基在讲话中要求南郑县的党员、干部要学习何挺颖烈士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习先烈勇于实践、敢于创造的革命精神,学习烈士求真务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风,以先进性教育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兴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于抓工作、某发展,开创南郑更加美好的未来。
英雄诗作
南京路上圣血殷,
百年侵略仇恨深。
去休学者博士梦,
愿作革命一新兵。
备注:这首诗作于一九二五年.当时何挺颖同志在上海大同大学学习,埋头钻研数学.。这年"五卅"惨案发生,他决心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他在给好友谢左明的另一首诗中写道:"对数表里查不出救国的良方,计算尺不能驱逐横行的虎狼。”
圣血:为革命而流的血.
殷:赤黑色
四万万人发吼声,
火山爆发世界惊.
中国有了共产党,
散沙结成水门汀。
备注:这首诗作于一九二六年。"五卅"惨案后,他积极投入革命斗争,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写了这首诗。
水门汀:即水泥.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