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华简介_个人资料

张玉华(1916年——2017年9月10日),山东省文登县人(现威海市文登区), 1916年出生。县立第1小学毕业后,16岁考入荣成师范 ,毕业后小学任教4年。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张玉华是天福山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起义部队后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张玉华任一中 队指导员。袭击牟平县城后,第一大队在雷神庙被日军包围,张玉华在战斗中受伤的情况下,仍然背着身负重伤的胶东党组织负责人理琪突出包围。1964年晋升少将,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2年他获得了“中国好人”的殊荣。2015年9月3日,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为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成员,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2016年2月7日,百岁老将军张玉华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2017年9月10日凌晨2:37,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周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玉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出生日期:1916年
逝世日期:2017年9月10日
职业:解放军少将
毕业院校:荣成师范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领导天福山起义 1964年晋升少将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2年获得了“中国好人”的殊荣
1938年6月,张玉华任第一大队政委,8月任61团1营政委。11月任5支队63团政委。1939年部队精简整编,任15团1营教导员。1940年率部参加孙祖战斗,在战斗中负伤。张玉华战斗一贯积极靠前,军政双能。他在13团3营任教导员时,指挥该营扼守九子峰,对取得战斗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940年9月,任山东纵队特务团政委。1941年任1旅3团政委。1942年任鲁中军区后勤部政委。解放战争到东北,任3纵8旅3团政委,参加辽河、保卫本溪、四平战斗。1946年7月任8师政治部副主任,1947年6月任师政治部主任。参加攻打义县、锦州战斗和辽西会战。平津战役时,任40军119师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升任118师政委,参加海南岛战役,所在师创造了第一个先锋营和第一个加强团登岛,用木船打敌军舰的战绩。1950年入朝作战,118师在两水洞打了志愿军出国第一仗。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118师师长邓岳决心用一个团当预备队,拿一个团采取尖刀战术,穿插25公里,断敌后路。张玉华听了邓岳的决心后认为这是一招高棋,也是一招险棋。主要是穿插的纵深远,地形与敌情均不熟悉。邓岳信心十足:尖刀团勇猛穿插,敌人一个师也莫奈我何!张玉华对尖刀团团长说要提倡勇猛穿插的战斗作风,过去讲叁猛战术,猛打、猛冲、猛追,空小就挤,把叁猛变成四猛。担任尖刀团的352团在穿插的路上经常遇到散乱的敌军,不予理睬,6个小时穿插前进了25公里,到达指定位置后,回过头来与353、354团南北夹击敌军,获大胜。张玉华在朝鲜升任40军政治部副主任,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张玉华40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40军副军长。1960年任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员,1963年任沈阳军区炮兵政委。1967年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后担任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是中共11届中央委员。文革期间,1970年到1976年、1982年到1983年兼任湖北省委书记。张玉华的夫人叫刘振华,与他在118师的同事,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同名同姓,后来两家成了儿女亲家。
张玉华将军自1986年离休后,20多年来投身慈善事业,用自己的收入先后向全国各地贫困群众、学校捐款40万元,捐赠大米两万斤,2012年他获得了“中国好人”的殊荣。
张老离休但并未真正休息,他总想着尽自己的能力发挥余热,为大家做点实事。“我现在有‘四为’,一为青少年下一代服务,二为在职人员服务,三为老年人服务,四为老区服务。”张玉华说。
离休后,张玉华担任了很多社会职务,先后担任了家乡山东文登市几所小学及南京市二十九中等十几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他定期去这些学校为学生们做报告。
张玉华经常给孩子们上课,还经常给在职人员和老年人做讲座。“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贪污受贿、铺张浪费。所以对在职人员加强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必要的。”对于老年人,他乐于和他们分享养生心得。
这几年他通过自己的思考,向有关部门反映的情况很多,写的材料有厚厚一大摞,不少部门还给他写来感谢信。张老将这些“回报”看得很重,特别是一些他资助过的学校的孩子逢年过节会来看他,让他很高兴。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9·3”阅兵中,山东40余名抗战老战士、支前模范、英烈子女代表将与全国各地的代表组成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其中就有抗战老战士张玉华。
当绚丽的彩烟还在天空飘荡,当人们的目光还在不舍地眺望,在武警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一辆辆墨绿色的敞篷中巴车沿着绿荫夹道的东长安街徐徐驶来——首次参阅的抗战老同志和抗战支前模范乘车方队来了!
车体上,以“伟大胜利”和“万众一心”为主题的10面浮雕,生动描摹出一幅气势恢宏、可歌可泣的全民族抗战历史画卷;车厢里,330余名抗战老战士、抗日英烈子女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挥手致意。
满脸的皱纹珍藏着战斗的岁月,胸前的勋章凝结着曾经的辉煌。
天安门广场上的掌声,如潮水般汹涌——今天,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的已经102岁的他们,代表全体抗战老同志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
怎堪山河破碎,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获得者、102岁的抗战老兵陈廷儒当年毅然投笔从戎;不畏流血牺牲,101岁的八路军老战士张玉华,一枚子弹至今留在身体里……
70年前,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丰碑。
70年后,以抗战胜利为起点,走过烽火硝烟的中华民族正阔步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2017年9月10日凌晨2时37分,张玉华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周岁。
人物评价
在张玉华老将军生活的南京宁海路街道颐和路社区,提起他,社区居民无不竖着大拇指激情点赞:“老将军乐于奉献,关爱社区部分困难居民的生活,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据张玉华老将军身边工作人员透露,1986年张玉华老将军离休以后,一直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用自己的大部分收入向群众、学校捐款捐物。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