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勤简介_个人资料

孙克勤,1961年10月生,东南大学教授。1984年7月南京工学院电厂热能动力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2007获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工学博士。2010年10月30日上午8:23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克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1年10月
逝世日期:2010年10月30日
职业:东南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南京工学院电厂热能动力专业
主要成就:“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代表作品:《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设计、建造及运行》
研究领域:大型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装备
人物经历
1984年7月南京工学院电厂热能动力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2007获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工学博士。
2010年10月30日上午8:23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及工程应用。
1)《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设计、建造及运行》化学工业出版社
2)《电厂烟气脱硫设备及运行》中国电力出版社
3)《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及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大型烟气脱硫塔的流体动力学模拟及优化设计”2005年5月《热能动力工程》2005年第3期
“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及其设备国产化建议”2005年3月《电力环境保护》2005年第1期
“烟气脱硫装置烟道的精准优化设计”2005年2月《水利电力机械》2005年第1期
“OI2-SCR烟气脱硝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在2X600MW机组上的应用” 2005年11月《中国电力》2005年第11期
“湿法烟气脱硫设施与运行分析”2006年3月《发电设备》2006年第2期
“电站翅片热管空气预热器变壁温数值模拟”2006年5月《锅炉技术》2006年第3期
“燃煤电站烟囱中硫酸冷凝沉积速度的数值预测”2006年5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第9期
“湿法脱硫后净烟气酸露点计算公式的比较和评估”2005年10月《动力工程》2005年增刊
“电站烟囱混凝土硫酸腐蚀的数值模拟”2005年9月《东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带脱硫系统的火电厂烟囱低温腐蚀模拟实验研究”2005年5月《热能动力工程》2005年第3期
“电站烟囱混凝土SO2腐蚀模拟研究”2005年《工业建筑》2005年增刊
“烟气脱硫核心技术OI2-WFGD研发及其在太仓电厂的应用”2004年10月《中国电力2004增刊》2004增刊
“OI2-WFGD烟气脱硫技术介绍”2004年9月《电力环境保护》2004年第3期
“CAE技术在烟气脱硫装置复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2004年3月《电力环境保护》2004年第1期
“扬州电厂200MW机组烟气脱硫石灰石制粉系统”2003年6月《电力环境保护》2003年第2期
“扬州电厂烟气脱硫系统特点及设计优化探讨”2003年3月《电力勘测设计》2003年第1期
“扬州电厂200MW机组烟气脱硫装置石膏脱水系统设计及副产品石膏综合利用”2003年3月《热机技术》2003年第1期
“烟气脱硫系统配置的优化”2003年2月《中国电力》2003年第2期
“扬州电厂副产品利用型脱硫技术介绍”2002年12月《热机技术》2002年第2期
“OI2-SCR烟气脱硝技术及其工程应用”2006年8月《电力设备》2006年第8期
“燃煤锅炉烟气脱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06年11月《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第11期
“OI2-SCR烟气脱硝技术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2007年2月《中国电力》2007年第2期
SCR反应器短直进口段混氨技术研究2007年3月《中国环保产业》2007年第3期
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2007年5月《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第20期
大型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过程装备的开发与应用2007年5月《中国科技成果》2007年第10期
大型、高温选择性还原反应器的结构设计2007年6月《动力工程》2007年第27卷第3期
SCR烟气脱硝仿真支撑软件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007年8月《电力建设》2007年第8期
承担863重大项目课题等国家及省部重大重点项目近10项,在这些项目的支持下作为项目负责人策划、组织、实施并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发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及烟气脱硝两项重大环保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大规模应用,逾越了国内无大型试验装置、缺工程积累的障碍,建立了平台化的OI2开发模式,大幅缩减了技术开发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加快了成熟周期。在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社会急需的重要科研成果并主持大规模推广应用,创造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孙克勤教授于2010年10月30日上午8:23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
研究领域
大型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装备;
生物脱硫、脱硝技术;
高效低阻异型大型多项反应器的研究;
多种污染物的联合脱除等。
社会兼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副主任委员;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副主任委员;机械工业环保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环保专业管理委员会专家;全国环保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环境保护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275/SC1)委员;江苏省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首席科学家;“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计划”领军人才培育对象;江苏省第三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第八届南京市科技功臣;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要科技成果奖励(第一完成人)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一项;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一项;环保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江苏省专利奖金奖一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两项。
部分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已授权)
已获受理申请发明专利2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群。
名称
专利号
烟气隔绝挡板风门,2007
ZL200410014178.8
自洁、自调积木式组合浆液喷嘴,2007
ZL200410014521.9
组合式石膏浆旋流器,2007
ZL200410014368.X
流场适应型除雾器,2006
ZL200410014713.X
具有气液耦合平衡吸收区的烟气脱硫吸收塔及设计方法,2008
ZL200510040406.3
波形百叶窗式烟气隔绝挡板风门,2008
ZL200510040405.9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