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锡朋简介_个人资料

21 09月
作者:admin|分类:名人大全

段锡朋(1896年-1948年),1896年生,江西永新人。字书诒。1916年入北京大学政法科学习,1918年发起创办《国民》杂志。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与组织学生集会游行,被选为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后出国留学,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学习。回国后任武昌大学历史教授、广东大学历史系主任。1930年起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在上海去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段锡朋

别名:书诒

国籍:中国

民族:江西永新

出生地:江西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48年

职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人物简介

段锡朋于1927年1月发起成立AB团,其目的是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AB团的宗旨是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取消民主主义。这样一个组织,在成立后仅三个月,就被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发动的“四.二”大暴动所摧垮。在1931年段锡朋曾说:“AB团在四.二暴动后,一般忠实的同志,纷纷逃避京沪,此时适逢中央开始清党,AB反赤团之目的已达,非但按诸党纪,党内不得再有组织,即环境之变迁,人事之移易,亦万无可以存在之形势”。

段锡朋,字书诒,1896年出生于江西永新。五四运动时期,当选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1920年,赴美留学,回国后,任武昌大学历史教授、广东大学历史系主任。1930年,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12月26日在上海病逝。

在当今,段锡朋的名气不大,原因主要是无著作传世。但他却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赫赫有名的“段总理”。他尊崇“陈蕃、李膺等人的魏晋风骨”,并以此为动力,提倡反帝反封,反军阀反侵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他崇拜蔡元培先生,爱护北大。在五四最困难的时期,他挺身而出,沉毅勇敢,敢作敢为敢当。段锡朋藉五四运动震醒了青年们的民族意识,使五四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段锡朋留学回国后,积极投身国民革命工作。抗战时期,他负责的工作需要120个编制,可他只用了60人。有人劝他,反正是为国家办事,花国家的钱,何必苦自己呢。段锡朋回答说:“老百姓太苦了。”

段锡朋身居高官,克勤克俭,兼爱百姓。他的口头禅是“老百姓也得活得了啊!”。他自己努力工作,兢兢业业。触及工作开销,他爱惜老百姓的血汗钱,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浪费。即使身体不好,也从不利用职权,开方便之门。他积劳成疾,以他的级别,住院可以住高级病房的,可他坚决住三等病房。在他病危昏迷时,医生为了抢救他,使用了一些氧气。那时的氧气需要进口花外汇,他醒来后,知道使用了氧气,吩咐医生:“外汇,少用一点!”在场者听了,无不动容。

罗家伦是段锡朋多年的朋友。段锡朋住院时,罗家伦送了一些钱,给老朋友段锡朋买些营养品什么的。罗家伦深知老友的秉性,特地叮嘱老友的夫人,不让他知道。段夫人勉强收下后,还是让段锡朋知道了这件事。段锡朋叫夫人把钱送回去,此时的罗家伦已去印度赴任了,不得已,段夫人只好把钱退到了罗夫人手中。

段锡朋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是一个苦行主义者。即使这样,他还不忘周济比他穷的朋友。因此,段锡朋深得朋友的爱戴。

段锡朋去世后,他的朋友罗家伦悲痛欲绝,哭道:“亦儒亦墨亦真诚,远识高标两绝伦;忧患不容余涕泪,我今痛哭为苍生。”

浏览85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