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泉艺简介_个人资料

马泉艺 1944年生,回族,安徽嘉山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国家档案局设档案专柜。现为新疆画院专业画家,新疆文史馆书画院副院长,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美洲艺术学院博学会士,日本福井大学客座教授,现定居北京和海口。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有“当今世界画马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画家”、“当代画马艺术巨匠”之称。多幅巨作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机构。应邀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族艺术组织、国际奥委会和多国元首创作。作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学术学院、收藏家收藏。出版有《马泉艺画集》、《马泉艺作品集》、《奔马集》、《画马技法》等。2015年9月3日凌晨三时七分,因病医治无效,于新疆乌鲁木齐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一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泉艺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地:安徽嘉山
出生日期:1944年
逝世日期:2015年9月3日
职业:美术师
主要成就: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叼羊》《马上拾金》《奔马》
性别:男
早年经历
他出身清苦,资质聪颖。自幼与马为伴,摸透马的形态结构,故举笔为马写传,便见神韵。从少年时代起,他沉迷于悲鸿大师、黄胄大师的画技,虽家境贫寒,但悲鸿先生、黄胄先生的画集,他见到必买,日久临摹,汲其精要,铭刻于心。
1986年7月中央新闻纪录片厂拍摄《马泉艺画马》专题纪录片。
1987年《叼羊》获英国皇家美展优秀奖(伦敦)。
1988年美国洛杉矶比福利山庄林雁艺术家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并设专场拍卖会,其中《马上拾金》(138cmX69cm)以46,000美元拍出。洛杉矶《国际日报》、《LA时报》、洛杉矶电视台等媒体有评论为“中国当代杰出的画马艺术家”。
1988年《奔马》由联合国国际民族艺术组织收藏(维也纳)。
1988年3月受聘于美国坎廷顿私立艺术博物院任客座教授(该博物院1989年3月正式交给美国政府)。
1989年应邀为北京天安门创作《叼羊》,由北京天安门收藏,并悬挂于天安门城楼大厅(北京会议中心)。
1989年应邀为北京天安门创作《歌漫西域霜月夜》,由北京天安门收藏,并悬挂于天安门城楼大厅(北京会议中心)。
1989年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
1989年日本电视台播放东京、银座、福井、静冈等地马泉艺个人画展。
1989年12月《绢道漫游》由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收藏,并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获得50万美元的经费(北京饭店)。
1990年《歌漫绢道霜月夜》获蒙特利尔加拿大国际美展特别奖(蒙特利尔)。
1990年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
1990年马泉艺东南亚国家巡回展。
1990年5月《五洲雄风》由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收藏(北京饭店)。
1990年5月《驰神》由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收藏(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
1991年《牧马姑娘》由西班牙国王卡罗斯一世收藏(马德里)。
1991年第三次出访美国时,举办个人画展。
1993年应邀为加拿大总理约翰-克里蒂安创作《万里雄风》,由加拿大总理约翰-克里蒂安总理收藏,并悬挂于总理办公厅(自1994年至2004年渥太华)。
1993年《牧野彩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纽约桑塔莫尼卡饭店)。
1993年《草原歌曲》获北京首届国际美展二等奖(北京);同时获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嘉奖。
1994年《希望之光》获华盛顿美国大型国际水墨画艺术展金奖;作品被费城市市长艾登耐特收藏(费城-华盛顿)。
1995年应邀为全国人民大会堂创作《塔什库尔干之春》,由全国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于全国人民大会堂合影台(北京会议中心)。
1995年应邀为北京会议中心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由北京会议中心收藏,并悬挂于北京会议中心大厅(北京会议中心)。
1996年《在那遥远的地方》获日本水墨画展金奖(京都)。
1996年应邀为中央电视台创作《伊犁河畔多风采》,由中央电视台收藏,并悬挂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培训中心。
2000年5月《群马图》由俄罗斯总统普京收藏(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2000年5月《胡马嘶秋凤》由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收藏,并悬挂于16号国宾搂(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2000年5月《绢道风采》由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收藏(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2002年《彩云追月》获多伦多国际艺术双年展铜奖(多伦多)。
2004年成为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
2004年2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马泉艺教授夫妇(图)。
2004年秋《牧野神驰彩练舞》由温家宝总理收藏,并悬挂于温家宝总理办公厅。
2005年5月20日中国书画艺术报》:《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马泉艺(图)》王蒙文章及先生作品。
2005年夏应邀为全国人大办公厅创作丈八匹画作《帕米尔的神鹰》,并悬挂于全国人大办公厅会议中心。
2006年3月《中华文化画报》第85期:(P104---P111、封三)《马泉艺和他的画》王蒙文章;《马泉艺绘画艺术谈》孟祥顺文章。
主要作品
出版有《马泉艺画集》、《马泉艺作品集》、《奔马集》《画马技法》等。
逝世讣告
二零一五年九月三日凌晨三时七分,国画大家马泉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新疆乌鲁木齐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一岁。马先生走完了他坎坷而又绚丽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突然离世,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遗憾、无奈和伤感。今天是马泉艺先生归真三十天的日子,在此沉痛悼念马泉艺先生,并寄托我们对他绵长的眷恋和深深的祝福。
人物评价
国画大家马泉艺,是一个璀璨的艺术符号:代表着一种来自沉睡的西部荒漠、但色彩斑斓的绘画艺术;一种源自中华文化历史深处,但闪烁着新时代艺术灵光的文化现象。 1986年,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曾在中国美术馆看过泉艺的个人画展后就被画面中苍凉悲壮的宏大气势所震撼,并深情地说:“泉艺继承和发展了徐悲鸿,悲鸿的事业后继有人!”。
泉艺先生的画作充满创新精神,独到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像力,使他笔下奔腾千骑不仅形体生动、刚劲矫健、倜傥潇洒,而且构图新颖、内涵丰厚、气势磅礴,淋漓尽致地烘托出西域烈马同马背民族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以及生死相依的炽热情感。他的作品视野开阔,题材广泛,大气纵横,笔力雄健,粗豪处恣意酣畅,细微处纤毫生辉。笔下的骏马明驼、猎鹰牧犬、马背少女、疾风劲草,相映生辉,神韵不凡,节奏感、律动感强,极具艺术冲击力。作品用笔简洁,气势恢宏而不累赘,可谓已臻炉火纯青之境。他的题材多以新疆生活为起源:从喀什格尔的阿娜儿到吐鲁番盆地的无核白,从塔里木河到准格尔漠北,从塔什库尔干到伊犁河谷、从欢乐的十二木卡姆、刀郎赛乃姆、喀什格尔纳兹尔昆等古老的维吾尔传统歌舞麦西来甫到激情炽烈的叼羊、赛马、姑娘追等马背民族的传统游戏,从漫无边际的洪荒风雪到载歌载舞的庆丰收,从古牧地大战到土尔扈特东归。 “画马要以马为师。马从善如流而又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智慧勇猛,永不退缩,这正是西域各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缩影,实现人马合一,传承马背民族文化精髓,为时代龙马精神传神写照是我的人生追求。”这是泉艺先生的座右铭。为了体验生活,他深入大草原马背民族人民群众之中,感悟他们的人生真谛和品格魅力。他还以马为伍,翻山越岭画遍了伊犁马、顿河马、奥尔罗夫马、阿勒泰马、巴里坤马及蒙古马。借出国访问之际,对美国贝克斯西班牙马场、大峡谷印第安马场、日本北海道马场等作过详细研究考察。在草原写生,当他只面对一匹马画速写时,竟能够在一幅长手卷上画出上百种马的动态。而面对马群不停地走动,泉艺先生也必须随它们的动态的变化而不断地捕捉下一个动态的提前量,他笔下的百骏、百驼、及各种动物的长卷,就是靠这种方法完成的。他常以乌鲁木齐火车站、汽车站以及周边的村镇作为他的写生基地。往返于南北疆的维吾尔老人、姑娘、小巴郎,以及骆驼客、羊倌、马倌、斗鸡者、碰蛋者、卖纳斯者,卖颜料、奥斯曼、英吉沙小刀的老人、小孩等等。
泉艺先生的速写量大得惊人。从对开大的速写架到巴掌大的小速写本不到几天就画满了。平时,案头厚厚的胡画乱写本也都画得满满的,累计起来也不下万张。白天画的速写晚上再一幅幅地凭着记忆加以修改使之完整,然后集中在某一个月里用水墨速写画在宣纸上。有时在街头卖馕铺里喝茶,偶遇形象很典型的维吾尔老人或美丽质朴的卖馕姑娘,于是乎手痒痒想把他们画下来。然而当天的速写纸都画完了,只好用食指在速写架上模拟速写面对的人物形象。在此期间也经常发生过令人无奈的尴尬,泉艺先生甚至被当作了“色狼”。但当人们看到他的速写架里的内容,便顿时和颜悦色了。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