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娟简介_个人资料

陈娟娟(1929年-1976年),原名陈素娟,祖籍四川乐山,生于马来安(今马来西亚柔佛),香港电影演员、导演。另有文博学者和戏剧团演员叫此名,现分别介绍如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娟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9年
逝世日期:1976年
职业:影视演员,导演
代表作品:《为国争光》等
简介
陈娟娟,原名陈素娟,祖籍四川乐山,1928年生于马来安(今马来西亚柔佛),香港电影演员、导演。
陈娟娟的父亲原在南洋开办学校,在她出世一个月后便离开人世。她10个月的时候,由母亲带回上海,由祖母抚养,母亲去当教师。
1933年,她四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所学校登台表演。当时的暨南影片公司主持人黄槐生发现了她,邀她参加拍摄《为国争光》一片。1934年又参加了《飞花村》的拍摄,首唱由孙师毅作词、聂耳作曲的中国第一支电影儿童歌曲《牧羊女》。两年后她在蔡楚生执导的《迷途的羔羊》中扮演小翠一角而负盛名。紧接着,她又参加《小孤女》的拍摄,在影片中主唱冼星海作曲的著名儿歌《团团坐》,直至今日,这支歌还在学前儿童中传唱。之后,相继在联华、新华、华新等影片公司拍摄了《壮志凌云》、《慈母曲》、《江南小侠》、《博爱》等片,成为中国影坛上一位杰出的童星,并被誉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在八一三事变后,曾随梅花歌舞团赴南洋、香港等地演出,影响颇大。
1948年,她前往香港,在大中华、大光明、长城、凤凰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先后主演了《春之梦》、《桃花依旧笑春风》、《龙凤呈祥》、《小二黑结婚》、《雪中莲》等影片,创造了许多生动逼真、细腻感人的少女形象。但反响平平,陈娟娟作为演员的星路也随之跌落。
1972年,她与任意之、朱枫联合执导《杂技英豪》。翌年,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来京拍摄大型纪录片《万紫千红》,她是导演之一。该片以新颖、独特的风格,明朗、洗练的画面和富有文采的解说词,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正当她在导和演两方面大展才华的时候,不幸于1976年逝世,时年47岁。
死因:误服药物致使心脏休克
参与影片
画皮(1965)
金鹰(1964)
生死牌(1962)
太太传奇(1955)
乔迁之喜(1954)
青春之歌(1953)
人(1951)
狂风之夜(1951)
小二黑结婚(1950)再生年华(1949)
风月恩仇(1948)
同是天涯伦落人(1948)
珠光宝气(1948)
龙凤呈祥(1947)
四美图(1947)
天网恢恢(1947)
春之梦(1946)
苦恋(1946)
桃花依旧笑春风(1946)
杜十娘(1940)(1940)
潇湘夜雨(1937)(1937)
迷途的羔羊(1936)
小孤女(1936)
壮志凌云(1936)
新女性(1935)
飞花村(1934)
为国争光(1933)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