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若诚简介_个人资料

21 09月
作者:admin|分类:名人大全

英若诚(1929年6月21日-2003年12月27日),满族,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戏剧协会理事,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副主任,剧本室主任。译有《茶馆》、《奥赛罗导演计划》等著作。先后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等经典名剧。此外,在影视表演方面,也取得了蜚声中外的成就,是中国老一辈演员中唯一堪称“国际明星”的艺术家。

基本资料

中文名:英若诚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9年6月21日

逝世日期:2003年12月27日

职业: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话剧导演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骆驼祥子》《茶馆》《推销员之死》《我爱我家》

主要成就:麦格塞塞新闻文化奖

星座:双子座

1929年6月21日,英若诚出生于北京的书香世家。英若诚少年时就读于天津圣路易教会中学。194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4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在大学时期,英若诚参加了业余的“骆驼剧团”,并出演《保罗·莫莱尔》、《春风化雨》等话剧。

1947年,还未大学毕业的英若诚翻译了谢尔盖·爱森斯坦的作品《电影感》,从而开启了他的翻译生涯。1950年,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53年,与于是之、胡宗温联袂出演话剧《龙须沟》;同年,参演由欧阳山尊、夏淳联合执导的话剧《春华秋实》;随后,翻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作品《奥赛罗马导演计划》。

1954年,参演话剧《非这样生活不可》;同年,参演话剧《明朗的天》。1956年,与丁肇范等联袂出演话剧《这样的时代》;同年,参演话剧《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他的人们》。1957年,与舒绣文、李婉芬联合主演话剧《骆驼祥子》,在剧中饰演人力车厂主刘四爷;同年,参演话剧《是谁之过》。

1958年,在话剧《茶馆》中饰演专门从事买卖人口的老刘麻子;同年,与童弟、童超等共同出演话剧《智取威虎山》。1959年,参演话剧《烈火红心》;同年,与刁光覃合作主演话剧《英雄万岁》;此外,还参演了由夏淳执导的话剧《悭吝人》。1960年,参演话剧《花开遍地万户香》。

1962年,参演由欧阳山尊、柏森联合执导的话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963年,与田冲、于是之联合参演话剧《关汉卿》。1965年,与谭宁邦、村里等联合出演剧情电影《白求恩大夫》;同年,担任话剧《刚果风雷》的编剧。“文化大革命”期间,英若诚因被污“勾结”北京市市长彭真而入狱。之后,英若诚出狱并离开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进入《中国建设》编辑部担任英文编辑。

1976年,与于是之等共同出演话剧《工农一家》。1979年,把老舍的话剧作品《茶馆》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同年,参演由夏淳执导的话剧《雷雨》。1980年,英若诚跟随曹禺前往英国进行戏剧交流;同年,参演话剧《骆驼祥子》。1981年,与英国导演托比·罗伯森合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了莎翁的话剧《请君入瓮》;同年,与王心刚、张瑜联袂出演剧情电影《知音》,在片中饰演狠毒阴险、道貌岸然的袁世凯。

1982年8月,作为客座教授为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讲授表演课,英若诚结合教学实践为学生们排演了中国话剧《家》;同年,与于是之、郑榕共同出演根据老舍所著同名话剧改编的剧情电影《茶馆》,在片中饰演能说会道,心狠手毒,惟利是图的人贩子刘麻子;随后,与多国演员联袂主演电视剧《马可·波罗》。

1983年,被任命为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兼影视剧制片处主任;同年,将阿瑟·米勒的戏剧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他合作将该作品搬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同时在剧中饰演年逾花甲的推销员威利·洛曼。1984年8月,作为密苏里大学常任教授再度前往美国讲学,为学生们排演了根据中国同名昆曲改编的话剧《十五贯》。

1986年,与林兆华联合执导话剧《上帝的宠儿》。1987年,与尊龙、陈冲等联合主演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剧情电影《末代皇帝》,在片中饰演有着极大热心和耐心的战犯管理所所长。1988年,由其创作的翻译作品《春月》出版。

1990年5月,离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同年,出演根据钱钟书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围城》。1991年,执导由宋丹丹、朱旭合作主演的话剧《芭巴拉少校》。1993年,与基努·里维斯共同主演剧情电影《小活佛》,在片中饰演一直在寻找先师诺布喇嘛的不丹高僧喇嘛;同年,出演由英达执导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

1995年,把话剧《狗儿爷涅槃》翻译成英文,交给美国百老汇夜莺剧团排演,并于1996年1月在美国首演。1998年,英若诚获得菲律宾“麦格塞塞新闻文化奖”。1999年,由其出演的情景喜剧《中国餐馆》播出;12月,出版8册翻译丛书《英若诚名剧译丛》,其中包括《芭巴拉少校》、《哗变》等翻译作品。

2001年,由其创作的翻译作品《英若诚译名剧五种》出版。2002年,与李丁、文兴宇联合主演情景喜剧《活个精神头儿》。

个人生活

家庭

英若诚的祖父是英敛之,祖母是满清皇族的爱新觉罗·淑仲(1925年去世,终年50岁),父亲是英千里,母亲是蔡葆真,姑姑是英茵。

婚姻

英若诚与吴世良是清华大学的同学。从学校毕业后,他们结成伴侣,并共同被分配到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婚后,二人育有儿子英达。

逝世

2003年12月27日凌晨1时35分,英若诚因患肝病在协和医院辞世,享年74岁。

人物评价

英若诚在翻译过程中,非常注重语言对观众的直接效果,力求译文既忠实原著,又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使每个角色的语言都各具特点。他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戏剧翻译理论和策略。依据戏剧语言的特点,主张戏剧翻译的口语化、简洁性、动作化和性格化,在戏剧翻译中追求戏剧的整体观演效果。他从“适合演出”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戏剧语言的“口语化”和“直接效果”,在剧本翻译中多用短句、理语,语言通俗、简练。他从戏剧表演和观众欣赏角度,在对白处理上注重语言的简洁性,使人物对白灵动自然,语义衔接流畅。他的译本语言简练,节奏感强,人物口吻表现恰当,具有很好的舞台表演效果。他在处理人物说话语气时,从人物性格和身份出发,敏锐地把握住人物语言中反映其性格形象的关键点(《中国戏剧》、《安徽科技学院学报》综合评)。

后世纪念

2009年,纪念英若诚诞辰80周年,《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戏剧学教授康开丽女士根据英若诚在病榻上的英文口述录音整理而成。她花了3年时间,录了100多个小时,经编辑整理,再加上她7年的研究,完成了这本书。

浏览60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