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楚生简介_个人资料

蔡楚生(1906—1968),潮阳人,世界上最知名的200位电影艺术家中唯一的中国人。“世界级电影宗师之一”、"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电影百年历史影响中国电影十强人物之一(中国电影百年诞辰《人物》杂志、人民出版社、人物传记网评),在新中国建立前所拍摄的1300多部电影中,最卖座的4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姊妹花》、《都会的早晨》),除《姊妹花》是其师父郑正秋所作外,其它三部都出自蔡楚生之手。其执导的《渔光曲》(1935年)是中国第一部在世界上获奖的电影,该片还被灌成唱片,畅销达十多万张,在中国电影史上首开音像产品同时占领市场的先例。而与郑君里编导的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则更是轰动海内外。法国电影历史学家乔治·萨杜尔曾在其名著《世界电影史》中,将蔡楚生誉为中国最杰出的导演。新中国成立后蔡楚生历任中国电影联谊会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68年7月15日被迫害致死。蔡楚生一生走过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
基本资料
中文名:蔡楚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06年1月12日
逝世日期:1968年7月15日
职业:导演
代表作品: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
性别:男
籍贯:广东省潮阳县铜盂镇集星村
本名:蔡通,字:茂楚
语言:国语 潮州话
1912年,蔡楚生6岁时跟随父母回到广东,在广东省潮阳县神仙里新厝定居。1913年,7岁开始进入私塾学习,接受启蒙教育,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闲时帮助家中种田,领略了务农的艰辛。蔡楚生自幼年起即喜爱绘画,为他以后从事电影导演工作打下了美术基础。1918年,蔡楚生被父亲送到汕头市,在蔡家与人合资开办的杂货店里当学徒。
1925年,在汕头参加店员工会,组织进业白话剧社,担任戏剧演出的编剧、导演、演员,并试写文章和绘画。1926年,与进业剧社的同人协助上海华剧影片公司在汕头拍摄外景,并与人合作编写了喜剧短片《呆运》。
1929年,蔡楚生来到上海,在几家影片公司担任临时演员、剧务、美工、宣传、场记、置景、副导演、编剧等,并学习电影艺术的各门知识;同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担任郑正秋的助理导演,并协助执导了剧情电影《战地小同胞》。
1930年,担任剧情电影《碎琴楼》的助理导演;同年,担任剧情电影《桃花湖》的助理导演,由舒适、尤光照、周起联袂主演;1931年,担任助理导演的剧情电影《红泪影》上映;同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正式担任编剧、导演。
1932年,独立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南国之春》;同年,执导剧情电影《粉红色的梦》,该片讲述了上海一个青年作家罗文的人生故事;同年,与孙瑜、王次龙、史东山联合编导反映“一二八”抗日的剧情电影《共赴国难》。
1933年,担任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并执导了爱情电影《都会的早晨》,该片由王人美、高占非、袁丛美联合主演。1934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渔光曲》,该片获得莫斯科电影节“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同年,创作电影剧本《飞花村》,该片由郑应时执导。
1935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新女性》上映,该片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1936年,执导儿童电影《迷途的羔羊》,该片讲述了小三子一家的故事。1937年,执导由王次龙、蓝苹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王老五》;同年,执导剧情电影《联华交响曲》,该片共包括8部短片,其中5部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以抗日为题材;此外,还担任了剧情电影《艺海风光.三:歌舞班》的编剧。
1938年,与司徒慧敏共同担任战争电影《血溅宝山城》的编剧,该片根据抗战初期中国抗日军队坚守宝山城的事迹编创制作;同年,担任战争电影《游击进行曲》的编剧。1939年,自编自导表现上海人民在沦陷区进行不屈斗争的剧情电影《孤岛天堂》,该片根据赵英才的原著小说改编。1941年,由其执导的战争电影《前程万里》上映,影片讲述三位在香港艰难讨生活的男女,回内地参加抗战的故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蔡楚生回到上海,参加联华影艺社和昆仑影业公司的创建,并担任昆仑的编导。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执导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抗日战争巨变之时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与王为一联合执导的剧情电影《南海潮(上集)》上映。当他准备拍摄下集的时候,“文革”开始了,他被诬陷为“牛鬼蛇神”,惨遭迫害。1995年12月27日,在办了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活动中,蔡楚生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
个人生活
家族成员
逝世
1968年7月15日,在“文革”中,62岁的蔡楚生含冤去世。1979年,冤案平反。
人物评价
蔡楚生一生走过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汕头日报评)。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大华网评)。从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南方日报评)。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