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简介_个人资料

21 09月
作者:admin|分类:名人大全

高岗(1905-1954),男,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原名高崇德,字硕卿;贫苦农民家庭出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因同饶漱石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揭发和批判,1954年8月17日自杀身亡;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基本资料

中文名:高岗

国籍:中国

出生地: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54年8月17日

毕业院校:西安中山军事学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高岗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高家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名高崇德,字硕卿。小时候在米脂县龙镇小学读书,后考入横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学习。

1927年至1931年,在国民党西北地方部队中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发动武装起义;1932年任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队委书记;1933年8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11月后,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政治委员、红二十六军政治委员,是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1935年2月,为了统一陕甘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领导,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他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委员。9月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成立红十五军团后,任军团副政治委员;1938年5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1939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参议长。

1941年初,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同年5月,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与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合并组成中共中央西北局后,任西北局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赴东北,1945年11月任北满军区司令员,1946年6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1947年底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1949年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前夕,高岗在党内已成为东北根据地的代表人物,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2年11月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主席并兼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

1953年调到中央,被控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于1954年2月在七届四中全会上受到揭露和批判,8月17日,高岗自杀身亡。

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高岗的党籍。

1905年

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高家沟。

1922年

考入横山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受共产党员活动的影响,组织学生自治会,曾任学生会主席,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学校开除学籍。被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收入该校就读。

1927年1月

由时任国民革命军西安军事政治队大队长的吴岱峰介绍,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说1926年入党)。6月和横山党支部取得联系,举办农民运动通俗讲习所,成立农民协会等。

1928年秋

到佳县、吴堡一带组织群众抗粮抗捐。不久调肤施县开展地下工作。1929年被派往军阀部队开展兵运工作,任学兵队党的特别支部副书记。

1930年1月至1934年5月

1930年1月至5月任冯玉祥部骑兵第4师中共特别支部副书记。

1932年2月起任红军陕甘游击队交通员,后升任第2大队政治委员。

1933年8月至11月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

1933年11月至1934年1月、1934年6月至8月任红26军第42师政治委员。

1934年1月至5月任第2路陕甘边区工农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5月任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5年2月至11月

1935年2月至9月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同年5月起)。10月在陕北红军十五军团肃反时被捕,后被中央派人释放,11月底中组部对高岗和刘志丹等人平反。

1936年12月

1936年1月被派到内蒙古三边地区。6月至10月任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负责人。10月任中共陕甘省委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2月任书记。

1937年5月至1941年10月

1937年5月至9月任陕甘宁特区委员会执行委员,

同年8月至1938年4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少数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7年8月至1942年9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1941年1月起)。

1938年5月至1940年9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书记。

1938年11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

1939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生产运动委员会委员。同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长、议长。

1939年冬至1941年8月任陕北公学董事会成员。

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

1941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委员。

1941年5月至1945年9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1941年6月至10月、1943年5月起任西北局统战部部长。

1941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1941年9月至1943年4月任民族学院院长。

1941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干部审查委员会委员。

1942年6月

1942年6月起和任弼时一起负责陕甘宁边区系统分区学习委员会。同月起任西北局财经委员会成员。

1943至1944年5月

1943至1945年7月,高岗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

1943年至1945年9月任代理政治委员。

1943年5月至1944年2月任西北党校校长。

1943年12月起任西北局友军工作核心组主要负责人。

1944年5月

1944年5月出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参加组织问题报告准备委员会和党的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

1945年4月至6月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主任率团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在大会上作关于争取中间分子、生产、作风问题的发言,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后奉命赴东北,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务委员。

1945年11月至1952年11月

1945年11月至1946年1月任北满军区司令员。

1946年5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秘书长(1946年6月起),

1946年8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代理书记。

1946年6月至1947年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1948年1月至8月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同年6月至1949年3月任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委员。

1948年6月兼任东北局办公厅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同年9月起),

1949年4月兼任财经委员会主任。

1948年8月至1949年6月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1948年11月起)。

1949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同年6月至1954年9月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50年11月至1954年4月任党委书记。

1949年8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兼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至1950年8月)。

1949年10月至1954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1年11月至1954年8月任副主席。

1949年10月至1952年8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1952年8月至1954年4月任东北局第一书记,

1953年1月至1954年2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

1952年11月至1954年8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1953年至1954年

1953年调中央工作;1954年2月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因同饶漱石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揭发和批判。

1954年

2月17日,第一次自杀未遂;1954年8月17日自杀成功。

1955年3月

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高饶事件

高饶事件的实质是他们(高岗饶漱石等人)试图把刘少奇和周恩来从中共的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上拉下来。主要的目标是刘少奇。”1955年官方对此事件做结论时,称之为“阴谋活动”和为加强个人权力而进行的“无原则”活动。

“五马进京”1952年高岗调任中央计划委员会任主席,1953年赴京。在高岗前后调京的还有邓小平、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随之有“五马进京,一马当先”之说,而“一马”即指高岗,可想其受倚重之势。作为中共根据地出身的干部,高岗对于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白区”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势力不满。

高与毛的私下谈话高岗夺权的关键因素是他对毛泽东态度的估计,“毛泽东在1953年初期与高岗的几次私下谈话中表示了这种(主要是经济建设和发展农业合作社方面)不满。不管毛主席的意图是什么,高岗把这看成是一种信任他的信号和反对刘和周的机会”

1953年在全国财经会议上高岗和饶漱石等人意图拉拢一些人对抗刘少奇、周恩来。

1953年12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高岗、彭德怀、邓小平、陈云、杨尚昆、胡乔木列席。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在他外出休假期间由刘少奇临时主持中央工作,刘少奇则谦虚地表示由书记处的同志轮流主持为好。书记处的其他同志都同意由刘少奇主持,不赞成轮流。但高岗说:“轮流吧,搞轮流好。”  高岗的言行使毛泽东认识到解决高岗的问题已经不能再拖延。

1953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高岗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不点名地向与会者点出了高岗问题的严重性。他不同凡响地说:北京有两个司令部,一个是以我为首的司令部,就是刮阳风,烧阳火;一个是以别人为司令的司令部,就是刮阴风,烧阴火,一股地下水。究竟是政出一门,还是政出多门?

七届四中全会结束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分别召开高岗问题座谈会和饶漱石问题座谈会,揭发批判高岗、饶漱石的严重问题。并决定高岗问题座谈会由周恩来主持召开,饶漱石问题座谈会由邓小平、陈毅、谭震林主持召开。  关于高岗问题的座谈会从2月15日下午到25日下午,共开了7次,有43人发言。曾经与高岗长期共事的陈云做了重要发言。在发言中,他揭发批判了高岗反对刘少奇、企图当党中央副主席的言行:  中央书记处得到这一消息后,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和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会议听取了周恩来报告高岗自杀未遂的情况和对高岗的紧急处置办法,决定立即对高岗实施管教,让其停职反省。

1954年2月17日高岗用手枪自杀未遂。自杀未遂后,中央书记处召开的关于高岗问题的座谈会只是在当天停开,18日、19日、20日继续举行。21日是星期日,休会一天,22日、23日、25日,又开了三天。在这八个半天的座谈会上,共有43人发言,揭发批判了高岗以及饶漱石的“罪行”。在座谈会的最后一天,周恩来做了总结发言,列举了高岗分裂党及夺取党和国家权力的阴谋活动的“十大罪行”,为高岗的错误定了性。  1954年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周恩来在高岗问题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1954年3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周恩来的这个《发言提纲》作为向地委书记和解放军军党委以上作口头传达的材料。  1954年4月28日,高岗的交待材料《我的反省》终于写出。此时已变得比较谨慎的高岗决定还是在送交中央审查之前,先让老战友习仲勋看看,征求征求老战友的意见。于是,29日,他让秘书赵家梁将《我的反省》送到习仲勋处。

1954年8月17日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葬于北京万安公墓,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高岗的墓碑被砸烂半截。

1955年3月因高饶反党集团事件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

人物纪念

2009年8月29日赶在建国60周年庆典前,高岗铜像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高家沟的高岗故居前揭幕,以纪念其诞辰104周年。这尊由当地民间组织筹划、私人捐资铸造的半身铜像,是其去世50余年后的首次“面世”。

2009年10月23日,高岗的生平记录片首映仪式在高岗同志的故乡横山县上映。

高岗墓位于北京市万安公墓,地处玉泉山下,东邻颐和园,北靠卧佛寺,这里远离市嚣,人迹罕至,十分幽静。解放前,一些达官显贵和社会名流,都把这里当作身后安息之地。当时周总理让在墓碑上只刻姓名,生卒都不刻写,但不知何原因最终成了无字碑。直到2005年在高岗百年之际,经批准,才在墓碑上刻上高岗的名字。

2015年10月25日上午由黄土情联谊会主办的《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北京)座谈会》在北京万寿庄宾馆大礼堂举行。座谈会最后,高岗之子高燕生致辞。

毛泽东对高岗的评价

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那篇著名讲话中,提到并且称赞了高岗。他说,许多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到后才创立的,许多地方工作是外来干部去后才发展的。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完全团结一致,只有本地干部大批地生长了,并提拔起来了,根据地才能巩固,我党在根据地才能生根。接着,毛泽东同志比较了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的长处和短处:外来干部比较本地干部,对于熟悉情况和联系群众这些方面,总要差些。拿我来说,就是这样。我到陕北已经五六年了,可是对于陕北的情况的了解,对于和陕北人民的联系,和高岗同志比较起来就差得多。1953年以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勾掉了高岗的名字,把后面这句话改为“和一些陕北同志比较起来就差多了”。

1954年2月28日,毛泽东审阅了周恩来在高岗问题座谈会的发言提纲,并亲笔作了一些修改。提纲中有一段话是: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高岗虽有其正确的有功于革命的一面,因而博得了党的信任,但他的个人主义思想(突出地表现于当顺利时骄傲自满,狂妄跋扈,而在不如意时,则患得患失,泄气动摇)和私生活的腐化欲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和制止,并且在全国胜利后更大大发展了,这就是他的黑暗面。高岗的这种黑暗面的发展,使他一步一步地变成为资产阶级在我们党内的实际代理人。高岗在最近时期的反党行为,就是他的黑暗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就是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企图分裂、破坏和腐化我们党的一种反映。”这段话中的“高岗的这种黑暗面的发展,使他一步一步地变成为资产阶级在我们党内的实际代理人”,和“同时也就是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企图分裂、破坏和腐化我们党的一种反映”,是毛泽东亲笔加写的。

李维汉对高岗的评价

1981年,李维汉在一个座谈会上说:“第一,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的路线是正确的;第二,高岗在边区党委和西北局的工作是执行中央路线的;第三,土地革命时期陕北有两个人民领袖——刘志丹和谢子长。”

王首道对高岗的评价

1982年,王首道在一个会议上说:“高岗在陕北同刘志丹等人,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是有功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前,一度要把他们抓起来当作右派,后来我们给他们平了反,刀下留人,高岗是很感激的。但以后,高岗极端个人主义发展,走上了反党和自绝于人民的道路。”

《高岗传》一书对高岗的评价

戴茂林,赵晓光在《高岗传》一书中评价高岗一生有五大功绩:

1.参与创建了西北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

2.抗日战争时期连任三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长;

3.国共内战中共成功夺取东北立下功劳;新中国建国初主持东北的建设;

4.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后勤保障。

  

浏览72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