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时简介_个人资料

21 09月
作者:admin|分类:名人大全

夏之时(1887—1950),字亮工,1904年东渡日本,考入东斌军事学堂,专攻军事。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学成归国,回川参加新军,成为新军一名步兵排长,驻扎省城成都。1908年奉命回到四川,策动革命。1911年11月,夏之时在成都市亲自领导并取得了龙泉驿起义的胜利,随后东进重庆与张培爵等人会合,建立蜀军政府,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辛亥革命后,夏之时任北伐军四川总司令,参加反袁、护国、护法运动,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工作,是四川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进步人士。1950年,夏之时被错误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的罪名被枪决杀于合江县城关镇,时年63岁。1987年,平反昭雪。

基本资料

中文名:夏之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合江榕山镇(今虎头乡)

出生日期: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初二

逝世日期:1950年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日本东斌军事学堂

信仰:三民主义

夏之时任四川副都督时

1911年11月5日夜,策动驻龙泉驿新军步兵3排,工兵、骑兵、辎重兵各1排共230余人起义。起义士兵杀清军东路卫戍司令魏楚潘,枪伤教练官林绍泉,他挟林同行,即夜率兵东下。

龙泉驿兵变的消息传到省城,赵尔丰急令十七镇统制官朱庆澜派兵镇压。于是朱庆澜派管带龙光率领一营新军迅速向龙泉驿开来……

夏之时原本打算带领革命军开到川南自流井去协助曹笃攻打盐务巡防军,建立川南革命政权,却不料,端方带领的鄂军先头部队一个营已抵达资州,挡住了南下去路。在前堵后追的严峻态势下,夏之时决定挥戈东指,转道去川北,因为那里的革命党人曾省斋正在策动大川北独立。革命军来到距乐至县城约30华里一个叫放生铺的地方,截获了一份军邮,得知乐至县城有一个330多人的混成支队。夏之时遂率领骑兵打头阵,冒充省城派出的援兵叫开城门。革命军没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县城,并将城中驻军悉数收编,队伍一下就壮大至近一标的人马,并且是步、马、炮、骑、辎五个兵种齐全。

为了提高士兵的革命认识,夏之时集合全军作了一次思想动员,热情洋溢地宣讲了孙中山的民族、民主革命理想。士兵们明白了起义的目的,纷纷表示愿意追随革命。于是,夏之时带着这支临时组成的部队继续前进。此时,身后的追兵正步步逼近,而遂宁一带又有巡防军重兵把守,北去的道路已经被堵死。夏之时决定带部队迂回安岳县绕道北上。

部队行进到安岳县城外一所小学校休息时,一个名叫王诚的青年教师得知来的是革命军,兴奋地向夏之时报告了城中的情况。原来安岳县城没有驻军,且老同盟会员王孟兰奔走革命多年,今正欲率全城绅士反正,无奈遭县太爷反对,双方僵持不下。

革命军的到来,打破了城中僵局。县太爷裹印而逃,王孟兰大开城门迎接夏之时入城。革命军在安岳县得到了休整。在王孟兰的帮助下,部队进行了整编,撤了林绍泉的总指挥之职,正式推举夏之时为总指挥;士兵剪了辫子,领了军饷;加之夏之时、王孟兰的演讲、教育,部队士气空前高涨。此时,追兵管带龙光又派人送信来,暗示夏之时危险已过,可以放心谋划了。原来这位龙光亦是军中秘密同盟会员。

王孟兰建议夏之时继续往东去重庆,因为那里的革命党人已经做好起义准备,并策反了巡防营、水道巡警。只要夏之时部队一到,重庆立即就可以反正。夏之时采纳这一建议,于是王孟兰修书一封,派王诚火速送到重庆。重庆同盟会领导人张培爵、杨庶堪等人接到来信,大喜过望。当即决定与夏之时部里应外合。3日后,兵抵潼南,乘舟而下,直抵江北黄桷树。夏军来到,重庆革命党人有了武装凭借,精神为之振奋。1911年11月21日,派朱之洪前往与夏会商独立事宜。于是夏军兼程进抵浮图关。

1911年11月22日上午,他率师举着上书“中华民国”、“复汉灭满”和“保教安民”旗帜,整队入城。当夏之时率领一千多军容整齐的革命军风尘仆仆向城里开进时,全城已经挂出了白旗;而腰粗气壮的革命党人也领着敢死队员,别着炸弹,威风凛凛地向朝天观走去。此时的清廷官吏川东道朱有基、重庆知府纽传善、巴县知县段荣嘉等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当天,重庆宣布独立。革命党宣布成立蜀军政府,推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通电全国,宣告重庆独立。

重庆独立对于全川产生了巨大影响。1911年11月27日,驻资州鄂军捕杀了端方两兄弟。川北、川南相继独立。省城的赵尔丰见大势已去,在提出一系列苛刻条件后,表面上将政权交给蒲殿俊,却在暗中指使兵变。

蜀军政府成立后,组建步兵七标和一个炮兵营,1911年12月,蜀军政府派夏之时率师讨伐赵尔丰,后得知赵尔丰已于1911年12月22日在成都被诛,乃停止西征。

西行前,改编蜀军各标为三路支队,蜀军总司令林绍泉接到兼任北路支队长任命后,以为支队长官位低,是免去其司令官职,即谋叛乱。蜀军政府召集党人及各部院长及军官临时会议。适党人吴玉章由内江至渝,即推选吴玉章担任临时会议主席。会上夏之时发言:中外军制,支队长乃分道出师之领队官,名位不卑,且任命书也未取消其司令官位,仍佩带司令关防,是司令及出师加支队长名号,事权不为不重,委任不为不专。林绍泉平日跋扈,今更背妄,外树党羽,密谋夺权,已查得证据数件。林绍泉知已败露,自服其罪,吴宣布,按军律当处死。之时以林自龙泉驿后,赞襄军务有微劳。按都督特赦令,将林押解湖北原籍。此后,由他兼任蜀军总司令。林案处理之次日,即逮捕与林绍泉勾结谋反的标统彭伯渊、周少鸿等处以死刑。不久,传闻清政府派重兵进攻潼关,滇、黔通电推举他为北伐军总司令官,不数日,奉南京陆军部长黄兴电令,西北统一,取消北伐。

1911年12月31日,他与张培爵审讯“成都血案”刽子手、清总督署营务处总办田征葵,宣布其罪状,斩首示众。

民国元年(1912年)3月12日,成、渝两军政府合并。他任重庆镇抚府总长。5月7日,坚请辞职,再度赴日留学攻军事。四川军政府准予辞职,赠游学费银三万元,以酬其勋。同年夏,在上海秘密从事反对袁世凯活动。2月7日,参与上海革命党人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3月7日,在东京参加中华革命党。

民国5年(1916年)6月,袁世凯死,他返回四川。民国6年,护法军兴,受唐继尧委为四川靖国招讨军司令兼川东宣抚使。12月。率贵州游击军两营攻走驻合江的川军一师邱玉华梯团,进驻合江。民国8年(1919年)初,率部到成都大面铺,交熊克武收编。民国10年(1921年),见军阀无义之战,争纷不止,心灰意懒,遂解甲归田,在成都创办锦江公学,任董事长。

民国4年(1915年)3月4日,张培爵被袁世凯杀害,他“笃于患难生死之谊”,对烈士家属多方照顾,后迎娶张培爵三女张映书为长媳。民国28年,自费出版《张列五遗札》,以资纪念。四川护法失败后退出军政界,隐居成都办学,1928年赴沪就医。1938年为躲避日军,返回四川合江,研究佛学及文物古玩,曾任合江县佛教分会常务委员、法王寺佛学院院董及合江县银行董事长。

1949年合江解放后,夏之时离开成都回到故乡合江居住,担任合江县治安委员会委员。1950年,土匪暴乱,受人民政府副县长之命,写信动员匪首夏西夔投诚。但随后夏之时却在镇反运动中被逮捕,1950年10月6日以“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的罪名被枪决,枪杀于合江县城关镇,时年63岁。

1987年11月,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法院受上级指示,对夏之时案进行了认真复查,认定夏之时无罪,进而签署判决书,为其平反昭雪,宣布恢复其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2010年4月21日,经四川省委统战部同意,夏之时的墓葬从合江县迁回成都市磨盘山公墓功勋园内。

夏之时一生前后有三位夫人。

夏之时原配夫人阎氏,1913年病逝,育有一子,夏述禹。

第二任夫人系20世纪传奇女性董竹君。董竹君,江苏省海门市人,出生在上海,是一个洋车夫的女儿,早年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后结识了夏之时,进而跳出火坑,结成伉俪。婚后,随夏之时踏上了去往日本的旅途。在日本,董竹君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还在家读完了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全部课程。后来,她创办了上海锦江饭店,南京及上海军政要员也经常出没于此。卓别林访问中国时,曾在锦江饭店品尝香酥鸭子。解放后,董竹君将饭店无偿捐给了人民政府,后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1997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生前著有自传《我的一个世纪》,著名导演谢晋以其经历拍成了电视剧《世纪人生》。1929年,分居五年后,董竹君在上海与夏之时正式签署离婚协议。她只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夏之时不要断绝抚养费;其二,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请夏之时念气情分,培养四个女儿大学毕业。但是后来夏之时并没有履行,还强迫其交出孩子。董竹君予以拒绝。

第二位夫人董竹君,两人1914年在上海结婚,1929年分居,1934年在上海离婚。育有4女1子。

长女夏国琼1917年出生(美国籍)

次女夏国琇1920年出生(已过世)

三女董(夏)国瑛1920年出生

四女夏国璋1922年出生(美国籍)

一子夏大明1926年出生

第三位夫人唐则吾,1939年结婚,育有一女,夏国琪。

浏览73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