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廷简介_个人资料

21 09月
作者:admin|分类:名人大全

王正廷(1882年~1961年),民国时期的外交官,长期在南方政府中任职,推行革命外交。他热心体育事业,并致力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因其对中国体育事业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正廷

别名:正庭,儒堂,子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奉化

出生日期:1882年

逝世日期:1961年5月21日

职业:外交家,体育活动家

毕业院校:天津北洋西学堂(今天津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

代表作品:《王正廷博士演讲集》

官职:国民政府外交官

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著名体育领袖。14岁即入天津北洋大学堂,毕业后曾赴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26岁始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11年回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即为内阁成员。先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副议长、代理议长、代理工商部长,北京政府工商部次长、外交总长、代理内阁总理,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驻美国大使等职。王正廷还有多方面的社会兼职,例如北平中国大学校长、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全国道路协会会长等职。但他最热心的还是中国的体育事业,是奥林匹克运动。所以1922年,他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也是我国近代体育的早期领袖之一。例如他曾是远东运动会的发起人之一,担任过第2、5、8届远东运动会的会长;曾是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是第5、6全国运动会的筹备委员、审判委员、及竞赛委员会主任;他还以总领队的身份率领中国体育代表团先后参加过第11和第1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王正廷1952年定居香港,任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

1920年9月,王正廷出任北京外交部和约研究会会长。次年5月成为中国出任海牙常设公断法院第一位公断员。同时,担任中国大学校长和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第一任华人总干事,还在暗中担任中国国民党驻京代表。

1922年3月,时势再次将王正廷推向外交斗争的风尖浪口,他被北京政府任命鲁案善后督办,主持接收山东权益。由于日方在谈判中蓄意曲解条文,企图攫取更多的权益,致使谈判波折横生。双方唇枪舌战,开会71次,历时五个月之久,终于达成协议。12月10日,王正廷代表中国政府接收胶州租借地行政权。

山东权益虽由中国收回,但日本在山东继续享有种种特权,这使王正廷的山东外交遭到国人许多尖锐批评,而他的对手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也同样在日本国内被指控为“屈辱外交”,这说明中日间的这场较量应该是互有胜负。当时的总统黎元洪为表彰王正廷交涉收回山东权益的贡献,曾颁令授予其一级大绶宝功勋章一枚。

1922年12月6日,王正廷被任命为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月又6天),11日又被任命为兼代国务总理(仅25天)。是年3月26日,黎元洪派王正廷筹办中俄交涉事宜。其时,苏俄政府在发表两次对华宣言的基础上,特派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使华,谈判中苏建交。

但双方在先承认还是先谈判的顺序问题上,长期不能统一。北京政府主张先谈判解决中苏间悬案,然后承认苏俄政府。但这并不妨碍加拉罕与王正廷间非正式的接触与谈判。王正廷针对苏方的要求,提出参照中日交涉山东问题的前例,先拟定一个解决中俄悬案大纲协定,然后互相承认,再举行双边会议解决具体问题,取得苏方同意,从而扫除了中苏谈判的障碍。争执的主要问题是外蒙古问题、中东铁路问题以及松花江黑龙江航行问题、赔偿十月革命和俄国内战中华侨蒙受损失问题等,双方互提方案,交涉折冲。3月14日,双方在《解决中俄悬案大纲协定草案》、《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草案》以及附件上非正式签字,为中俄建交谈判奠定了基础。

然而,王正廷与时任外交总长的顾维钧长期不睦,加上该草案未曾事先提交内阁会议讨论,因此遭到整个内阁的反对,认为王正廷签署该草案越权,王正廷为此退出中苏谈判,转由外交部直接与加拉罕谈判,中俄争执再起。由于此时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军政府已确立“联俄”方针,这给北京政府以很大压力,谈判速度加快。5月31日,顾维钧与加拉罕正式签约,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大国签署的又一平等条约,中苏两国由此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使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始了新的一页。

王正廷在中国外交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主持了南京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由于王正廷与蒋介石的同乡关系,备受南京政府重用,出任外交部长达三年四月之久,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这在民国外交部长任职史上前所未有。

1928年6月,王正廷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宣告将要求与各国按照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重订新约,“改订新约”运动由此。 王正廷首先主持了关税自主交涉。1928年7月,王正廷与美国驻华公使马慕瑞签署《中美关税条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至12月,王以外长身份又与订有关税条约的主要列强挪威、荷兰、瑞典、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签署了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1930年5月,中日也签署了类似条约。中国关税自主基本实现,这不仅使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而且对于保护、扶植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1930年起,王正廷还主持了与各国交涉撤废领事裁判权的谈判。由于各国提出种种阻挠意见,使谈判陷入僵局。1931年5月4日,南京政府颁布《管辖在华外国人实施条例》,规定自1932年1月1日起,所有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外国人均应接受中国法院管辖,但仍给外国人以一定的照顾。但该条例颁布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南京政府又宣布该条例暂缓执行,交涉以失败告终。

在“改订新约”运动中,王正廷还主持了改组上海两租界法院的谈判,收回了上海两租界的司法管辖权,建立了租界内的中国法院体制。对于收回租界和租借地,王正廷没有提出全面的交涉和实施计划,但通过努力,收回了天津比(利时)租界、镇江、厦门英租界、威海卫英租地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所推行“不抵抗政策”,使东三省大好河山尽落日人之手,激起了全国民众的反日浪潮,作为外交部长的王正廷首当其冲。

1931年9月28日,冒雨赴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的千余名中央大学学生,因不获蒋介石接见,转而冲进外交部。一边高喊“打倒卖国贼!”一边痛殴王正廷,王氏成为“不抵抗政策”的替罪羊。10月3日,国民政府明令宣布:外交部长王正廷呈请辞职,准免本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外交舞台上奋斗了二十年最后竟会以如此方式下台。

此后王正廷虽然出任过一些外交方面的重要职务,但已不再在国民政府的外交事务中起核心作用了。淡出外交界的王正廷主要从事各项社会活动、公益事业以及金融和保险事业。1961年5月21日因病在香港逝世。

生活在内忧外患时代背景条件下的王正廷,和其他先进的知识分子一样,当时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也首先是从“体育救国”开始的。认为体育可以强身,可以卫国,可以唤起团结意识。所以他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1935年创办的《体育季刊》“发刊词”中说:当视体育为强健身心之常经,当视体育为振兴民族之正轨。那么,如何才能唤醒民众,使大家都能懂得体育救国的道理呢?王正廷认为,通过举办运动会可以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因为“兴邦与救国绝非一人所能负其责,而世界之物质文明,导致人类身体有逐渐衰落之趋势,长此以往,民族之前途何堪设想,为提倡体育,举行运动会为最佳良方。”

正因为王正廷将举办运动会看成是对个人身体的培养,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所以他对召开全国运动会,对承办远东运动会,对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都无不投注了极大的热忱。同时,也使他自己在作为一名政界人士被社会所普遍认可的同时,也被人们作为一位体育界的领袖、作为一位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开拓者所接受、所尊敬。

浏览78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