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简介_个人资料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丰子恺
外文名:Zikai·Feng (FONG, TSE KA)
别名:丰润,丰仁,丰仍,丰子觊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星座:天蝎座
出生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
出生日期:1898年(戊戌年)11月9日
逝世日期:1975年(乙卯年)9月15日
职业: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翻译家、书法家
毕业院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画中有诗》《白鹅》
主要成就: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
笔名:TK
丰子恺者,本名丰润,字子恺,浙江崇德石门湾人也。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毕业,与刘质平、吴梦非、刘海粟、姜丹书创中华美育会,办《美育》杂志。又与质平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西洋美术。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顗”。后改为“子恺”(“恺”与“顗”同,均为安乐意)。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当时的子读作“TSU”。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后丰子恺曾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院。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
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3年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46年返上海。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会议》和《我的儿子》。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被编为初中、小学六年级课程。散文集《活着本来单纯》、《无用之美》丰子恺聊绘画,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
1943年,丰子恺来五通桥卖画,结识指点李道熙。
1975年9月15日逝世。
人道是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这话可不假。丰子恺是笃信佛教的,他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一生都苦口婆心地劝人们护生戒杀。丰子恺为什么笃信佛教呢?他既是受了弘一法师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受了父亲的熏陶。在作为佛教居士之后,更加爱好放生。他绘有《护生画集》六集,流传于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相传是释迦牟尼诞生日,佛教徒习惯在这一天放生。丰子恺在每年这一天,买来螺蛳蚬蚌鱼虾,带领子女一同去放生,就是平日,也不时亲自放生。
艺术家丰子恺爱子女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许多漫画作品直接就以他的子女作描绘的对象,比如《瞻瞻的车》画的是他的长子,《阿宝赤膊》描的是他的长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丰子恺自然也知道真正爱孩子是要让他们受教育,所以,他对孩子的读书学习极其重视。丰子恺爱子女,而他的子女也十分争气,他的3子4女中,皆学有所成:长子丰华瞻攻比较诗学,现任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次子丰元草长期从事音乐出版,任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幼子丰新枚通数国语言,任海外专利代表;长女丰陈宝,中外文水平俱佳,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次女丰宛音多年从教,长期供职中学;幼女丰一吟多才多艺,文学、书画、翻译兼通,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另有一女丰宁欣,虽非亲生,但丰子恺视同己出,此女亦曾在杭州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
片片落英,含蓄人间情味
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俞平伯评丰子恺
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后人以丰富的艺术遗产。丰子恺的漫画可谓别具风格,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特别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间的辛酸事,为劳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画深受人们所喜爱。
一位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
早在二十年代,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创《美育》杂志。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画院院长。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有《手指》《白鹅》《竹影》《山中避雨》《给我的孩子们》《黄山松》《云霓》《送考》8篇文章入选小学、中学、高中重点课文、选修课文和略读课文,这在中国文学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一位有思想的书法家
书法具人间情味。古人曾云:“未入深山,焉闻鹧鸪?”品赏丰子恺先生的书法,我们要重真迹,重渊源,重揣摩,重体验,若仅从印刷品上冒然决断,难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丰子恺先生的书法从笔调上看,他并不刻意表现轩昂大气,更不故意着手凌厉锋芒、豪放粗朴,甚或粗头乱服。
与那些假、大、空的书法相比,他更注重的是小、巧、精、秀、拙,表现出书法创作中的抒写真情、真趣,若孩童般的天真、自然。作品图中如“誉、唯、仁”等字的处理,既天真活泼,又不失古法。他把六朝人的经体书法及北魏墓志书法写活了,在运笔中,渗入行书、小草,尤其是章草笔法的自然流露,使原本明显有楷化倾向的笔画顿然生出映带、简化,平易而明快,充满了音乐的节律,简直如跳动的泉水,叮咚而下,令人称奇。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闻名于世,但他对书法的看重和自许远在漫画之上。他曾说:“书法是最高的艺术……艺术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用感觉领受。感觉中最纯正的无过于眼与耳。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书法,是有思想的书法,其宏大气度,蕴含于毫芒之间,其烂漫气质又流露在造型结字之内。他的书法源于北魏,兼及章草。风格的形成,既缘师门的影响,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首先,李叔同先生在书法上对他的影响极大,据丰子恺先生在文中记载,其求学期间,曾在李叔同先生的指导下,很认真地临摹过《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等碑刻书法。其次,丰子恺先生年轻时也非常服膺于马一浮的行书,据载,某次丰子恺先生坐船回家,船头所挂帆布上有马一浮先生手书,异常潇洒倜傥,喜爱之极,或有摘下私藏之思。而马一浮先生的书法就是魏碑与二王行书结合的典范,丰子恺先生后来书法的走向或与此有很大渊源。与丰子恺先生同时代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书画在中国本来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下过很久的工夫。他近来告诉我,他在习章草,每遇在画方面长进停滞时,他便写字,写了一些时候之后,再丢开来作画,发现画就长进。讲书法的人都知道笔力须经过一番艰苦训练才能沉着稳重,墨才能入纸,字挂起来看时才显得生动而坚实……”再则,就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整体布局和内容要旨而言,如果没有了题画之书,题画之妙句的配合,绝对不会有现今大家公认的成就。我们在看了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及题款后,无不钦佩其书法风格与漫画的和谐一致、珠联璧合,我们不妨把他的书法和漫画比作一母同胞之孪生兄弟。
书风“尚质”“崇妍”。书法,粗略地分,大致有两种风格,一种“尚质”为主,另一种“崇妍”为主。前者追求质朴自然之美,富有“拙”趣,后者追求妍媚之美,富有“逸”趣,右军以下,尚妍为主,清代提倡碑学,尚质之风悄然兴起。其实,质与妍,好比男子汉大丈夫与婵娟美女,是不同之美。学书之人,当顺自己之气质,导自己之性情而追求之。丰子恺先生的书法是顺本身之气质,舒自己之性情,故而味道隽永,绝无矫揉造作之态。“质”并非野辣、霸悍、粗厉、强横;“妍”也非媚俗、轻佻、甜邪、纤弱。书法的风格尽管有质、妍之分,但大手笔往往质中有妍或妍中有质,并非单一的质或妍,这正如“真汉子未必无柔情”。而丰子恺先生的书法是质中有妍,以魏书为质,故而沉着;取章草、小草之妍,故而多情趣。绍兴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曾经著文,表示了他的看法:“丰先生的书法,一如其漫画和行文,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试以丰先生和别人的字幅并陈一起,读者无需细察,即能辨认出丰先生的庐山真面目来。”沈定庵先生是从风神上界定了丰子恺先生书法的特色和地位。
一位遭遇迫害含恨长逝艺术大师
十年浩劫期间,丰子恺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1970年初他患重病,卧病半年。病愈后,他不顾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仍坚持作画,并从事翻译。但由于长期受折磨,患了肺癌。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
1979年6月28日,在上海龙华公墓大厅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上海市领导同志在骨灰安放仪式悼词中指出:丰子恺痛恨旧社会的反动统治,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建国后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宣读了中共上海市委为丰子恺彻底平反的决定。
丰子恺经典语录
1、由预想进行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
2、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3、高更的生活与梵高相似,也是后来学画的。他本来是一个手腕很高的商人。后来忽然抛弃职务,把一身奉献于绘画,在贫困饥寒,和世俗的嘲笑中度送放浪的生活。他同梵高相继来到巴黎。 出处:梵高生活
4、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
5、人体的美的姿态,必是出于自然的。换言之,凡美的姿态,都是从物理的自然的要求而出的姿态,即舒服的时候的姿态。这一点屡次引起我非常的铭感。无论贫贱之人,丑陋(?)之人,劳动者,黄包车夫,只要是顺其自然的天性而动,都是美的姿态的所有者,都可以礼赞。 出处:丰子恺散文
6、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
7、但倘仅取点彩法的形式,而用以解释自然,其绘画就机械的而流于单调了。像西涅克就免不了这点非难,试看他的画,竟仿佛一种地毯之类的毛织物,或五色嵌细工的所谓mosaic,实在难免“不自然”之讥!以点彩派画家知名者还有马丹、勒西达内,皆与西涅克同风。这种人的绘画,全体作装饰的统一,而画家对于光与空气的最初的热情与欢喜,似乎早已丧失了。我们看了这种画,只从其点彩的明亮的色的综合上感到一种表面的情趣,而全然没有饱满之感。西涅克的特色,是其笔触的organization。他的油画上的笔触,作小的方形,很想mosaic,使人感到一种节奏,但就全体而论,终是单调的、机械的。修拉的画虽也用一点一点的笔触,然离开了眺望的时候,这等无数的笔触都融入一种光辉的幻想中。 出处:如何看懂印象派
8、因为我 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 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 出处:儿女
9、反之,艺术注重其人生的反映了。在作品中,我欢喜神韵的后者,而不欢喜机械的前者;在人中,我也赞仰以艺术为生活的后者,而不赞仰匠人气的前者。 出处:梵高生活
10、一粒沙里看出世界, 一朵野花里见天国, 在你掌中盛住无限, 一时间里便是永结。 出处:渐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