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简介_个人资料

21 09月
作者:admin|分类:名人大全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基本资料

中文名:岑参

别名:岑嘉州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唐人

出生地:河南仙州

出生日期:约公元715年

逝世日期:公元770年

职业:诗人、官员

主要成就: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岑嘉州集》《岑参集》十卷等

官职:太子中允、嘉州刺史等

作品风格:浪漫主义色彩

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湖北荆州),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边塞诗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像《火山云歌送别》以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岑参赴任道别插图

山水诗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通人》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寄青城龙溪奂道人》

《梁州对雨怀麴二秀才便麴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宿东溪王屋李隐者》

《郊行寄杜位》

《怀叶县关操姚旷韩涉李叔齐》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力杜元帅判官》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送祁乐归河东》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

《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送李翥游江外》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

《送颜平原并序》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澧头送蒋侯》

《送永寿王赞府径归县得蝉字》

《南池宴饯辛子赋得蝌斗子》

《登嘉州凌云寺作》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赋献》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缑山西峰草堂作》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业》

《闻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报恩寺》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过王判官西津所居》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题华严寺瓌公禅房》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林卧》

《骊姬墓》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楚夕旅泊古兴》

《先主武侯庙》

《文公讲堂》

《扬雄草玄台》

《司马相如琴台》

《严君平卜肆》

《张仪楼》

《升仙桥》

《万里桥》

《石犀龙》

《女祠》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下外江舟怀终南旧居》

《安西馆中思长安》

《暮秋山行》

《赴犍为经龙阁道》

《江上阻》

《经火山》

《题铁门关楼》

《早上五盘岭》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东归发犍为至泥溪舟中作》

《阻戎泸间群盗》

《郡斋闲坐》

《衙郡守还》

《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精卫》

《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得归字》

《送刘郎将归河东同用边字》

《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得来字》

《水亭送刘颙使还归节度得低字》

《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得江字》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送李卿赋得孤岛石得离字》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送郑堪归东京汜水别业得闲字》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得寒字》

《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

《送颜韶得飞字》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送楚丘麴少府赴官》

《石上藤得上字》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火山云歌送别》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梁园歌河南王说判官》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送费子归武昌》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

《敦煌太守后庭歌》

《喜韩樽相过》

《银山碛西馆》

《感遇》

《太白胡僧歌并序》

《卫节度赤骠马歌》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裴将军宅芦管歌》

《韦员外家花树歌》

《醉后戏与赵歌儿》

《范公丛竹歌并序》

《玉门关盖将军歌》

《赠酒泉韩太守》

《赠西岳山人李冈》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送郭义杂言》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送魏四落第还乡》

《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

《西亭子送李司马》

《渔父》

《登古邺城》

《邯郸客舍歌》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感遇》

《优钵罗花歌并序》

《蜀葵花歌》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长门怨》

《寄左省杜拾遗》

《岁暮碛外寄元》

《寄宇文判官》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

《丘中春卧寄王子》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虢州酬辛侍御见赠》

《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

《南楼送卫凭得归字》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得阳字》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

《送李郎尉武康》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送蜀郡李掾》

《送郑少府赴滏阳》

历史记载

唐,杜确《岑嘉州诗集序》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

《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一·经籍考五十八》:《岑参集》十卷

关于岑参的籍贯,学界有两说:一谓江陵人,一谓南阳人。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谓岑参唐江陵(即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其先世本世居南阳棘阳,梁时长宁公善方始徙江陵。诸书称岑为南阳人,盖从其郡望。此后陈铁民等撰《岑参年谱》亦同意闻说之考证。但此后学者中亦有人坚持“南阳”说,如任晓润《岑参生年籍贯考》就认为,岑参的籍贯应是唐代棘阳(今河南南阳)人;廖立《唐代户籍制与岑参籍贯》则从唐代户籍制的考察入手,论证岑参的籍贯当为“南阳”;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也认为,岑参“祖籍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梁时徙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似亦倾向于南阳说。

岑参的生卒年史无明文,长期以来亦无确考,本世纪学界颇多异说:

1.赖义辉《岑参年谱》考证岑参当生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卒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

2.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则不同意赖说,通过详细考证认为,岑参生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卒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五十六岁;后来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也同意此说。

3.曹济平《岑参生年的推测》也认为,赖说的错误较明显,但闻一多先生的证说亦有不足之处,他认为,岑参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更为确切。任晓润《岑参生年、籍贯考》也持此说。

4.刘开扬《略谈岑参和他的诗》以为岑参生年最少应该比闻氏所定的后一年,即公元716年,至公元770年死去时为五十五岁。

5.孙映逵《岑参生年考辨》通过对岑参及第授官之年的考证,认为岑参应生于公元717年(开元五年)。

对于岑参的卒年、月,学界有三说:一为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所考的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月说;一为赖义辉《岑参年谱》提出的大历四年说,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则认为,闻一多的考虑还欠周到,经过他的推测,岑参应当死于大历四年十二月下旬。一为王勋成《岑参去世年月考辨》所云,疑参于大历十月左右即病逝于东归途中之船上,其地可能在嘉、戎一带,而非成都之旅舍。

关于岑参游河朔的时间,闻一多在其《岑嘉州系年考证》中有较详细的考证,他认为,岑参于开元二十九年游河朔,春自长安至邯郸,历井陉,抵冀州。八月由匡城经铁丘,至滑州,遂归颍阳。陈铁民等《岑参年谱》则不同意闻说,认为岑参于开元二十七年游河朔。春自长安经古邺城至邯郸,复由邯郸抵贝丘。暮春自贝丘至冀州。四月由冀州抵定州。后到井陉。冬抵黎阳、新乡。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是岑参两首著名的边塞诗,对于此两诗的背景,闻一多认为是“天宝十三载冬破播仙之作”,此说为李嘉言《岑诗系年》、马茂元《唐诗选》、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及其他一些选注本所沿用,影响较大。

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提出此两诗与《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同指一事,似不妥当,然未作辨析。胡大浚《岑参“西征”诗本事质疑》从边疆历史地理的实际出发,对上述两家说法细加考察,认为闻一多将两诗系于天宝十三载封常清摄御史大夫之后固然是正确的,但把它同《凯歌六章》并列为征播仙之作,则显然不妥。胡文认为,常清之破播仙,当在天宝十三年冬末至次年初春,岑参乃作《凯歌六章》以颂之;而《轮台歌》、《走马川》所叙西征事,当在十三载九月,或十四载九月常清返京之前。在胡文发表后不久,孙映逵撰《岑参“西征”诗本事及有关边塞地名》与胡文商榷,孙文认为西征与破播仙是一役,闻说是确当的,岑诗中的“西征”即是征讨入寇吐蕃(而不是征回纥),同时也是征讨吐蕃支持下的叛镇播仙;而且三诗所写地理位置亦合,在行军路线和地点上也无矛盾。胡大浚《再论“西征”本事――答孙映逵同志》再次强调“西征”与“破播仙”并非一役,且就二诗诗意的理解提出了一些与孙文不同的看法。

此外,孙映逵《岑参边塞经历考》一文将岑参两次赴西北边塞的经历作了考证,其中与闻一多《考证》、李嘉言《系年》及陈铁民等《年谱》多有不同。

岑参一生曾有几次隐居,对于其《感旧赋序》中所说的“十五隐于嵩阳”一句所指,闻一多认为,此乃指开元十七年(岑参十五岁)移居河南府登封县(太室别业)事,嵩阳乃是太室。陈铁民《岑嘉州系年商榷》则认为此句主要应指作者十五岁至二十岁左右隐于少室的一段经历。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则认为,当指其十五岁至二十岁隐于太室、少室两山事,不一定专指一处。另外,陈铁民此文还认为,岑参至晚于开元二十九年时已隐居终南,但这种隐居,乃是一面隐居,一面不断寻求出仕的道路。

此类文章首推闻一多的《岑嘉州交游事辑》,后来诸年谱也都涉及到一些。八十年代后又产生了几篇考述岑参交游的论文,如王刘纯的《岑参交游考辨》、廖立的《岑参师友考》等。

岑参的诗词

更多

1、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出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处:逢入京使

3、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出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出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出处:戏问花门酒家翁

6、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出处:碛中作

7、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出处:山房春事二首

8、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出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9、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出处: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10、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出处: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浏览67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