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简介_个人资料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基本资料
中文名:关汉卿
别名:关已斋、关一斋、已斋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解州(今山西运城)
出生日期:约生于金末(1234年前)
逝世日期:卒于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间
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信仰:道家
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杂剧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
籍贯:颇受争议,约为上文三地之一
荣誉: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出生于金末,医户家庭的出身,生活条件明显优越于一般百姓,才使得他能在教育远未普及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在一个连年战事、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有幸接受了教育,而且教育程度相对也比较高。元统一全国以后,按照关汉卿行医世家的出身,被政府编入”医户“,实际上是一个接近群众的普通下层医人,编剧和演出活动只不过是兼职和谋生的手段。
元代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旅行家马可波罗描述了元大都的繁华景象,人口众多,华屋巨室列布,四方异域之人会聚,而且“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华美绝伦的城市,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蒙古灭金以后,为了谋生,关汉卿来到大都,并开始专事戏剧活动。关汉卿高才风流,在大都生活的日子里,进娱乐场所从事杂剧创作活动,甚至亲自粉墨登场。他主持玉京书会时,和曲家王和卿、杨显之、费君祥、梁进之等等有较密切的交往,常在一起商酌文辞,评改作品;他留恋于勾栏瓦肆,与一些著名艺人也相当熟悉,他可能与戏曲家王实甫有一定关系,据说两人共同完成了杂剧《西厢记》,【中吕·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散曲可以为证。
元代,除大都外,南方的杭州、苏州、广州、泉州、扬州、镇江等地商业也十分发达。南宋亡国以后,大批北方剧作家和表演者为了谋生,纷纷南下。关汉卿也南下扬州、杭州等地,继续从事他的艺术活动,而南方的富庶繁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杭州演出、游历后,曾以”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之语盛赞杭州,描绘了这座城市的秀丽风光和繁华生活。扬州,中国古代风流才子,只要拉得上关系,总爱提上一提,关汉卿在这里见到了珠帘秀,并写下了《赠珠帘秀》:“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才子佳人故事上演。并与珠帘秀弟子赛帘秀、燕山秀,以及侯耍俏、黑狗头,还有尊王和卿为“伯父”的顺时秀等杂剧演员相识。
主要内容
关汉卿杂剧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公案剧,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窦娥冤》,被列入世界大悲剧之中,反映了人民的斗争精神,控诉社会黑暗。作品写了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第二类婚姻爱情剧,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那些貌似强大的坏人,在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如《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调风月》《拜月亭》等。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救风尘》写妓女宋引章与穷秀才安秀实相恋,后贪图财物嫁给富商周舍,结果被朝打暮骂,受尽苦楚。妓女赵盼儿假意要嫁给周舍,设计救出了宋引章。宋引章嫁给安秀实。作品同情社会底层的妓女和儒生,揭露了官商的虚伪残暴。
第三类历史剧,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歌颂英雄,赋予英雄人物以拯救苍生的使命,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和对英雄再世的渴望。如《单刀会》《西蜀梦》。以《单刀会》的成就最为突出,取材于《三国志·鲁肃传》,写吴国名臣鲁肃为了索取荆州,设宴邀请关羽,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关汉卿的这些历史剧来源于史传,但又超越史传。他创作的立足点不在于再现历史的真实,而是借历史题材融进大量的现实内容,着重体现历史剧创作的时代精神和戏剧文字的基本特征,这便是关汉卿的历史剧的精华所在。在这些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的事业,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感情,这和他在其他剧作里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关汉卿以农民阶级的立场来批判封建统治者,对黄巢和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看法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偏见;某些剧作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如《陈母教子》;有些作品存在着勾栏调笑作风,流露了低级庸俗的情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关剧对清官、“王法”充满幻想。靠清官、“王法”来主持公道,昭雪民冤,虽然也表现了作家的正义感,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幻想,不可能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
艺术特色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1.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如同是妓女,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2.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有善良无辜的寡妇被屈斩而天地变色的奇迹;有单枪匹马慑伏敌人的英雄业绩;有忍痛送妻子去让权豪霸占的丈夫;有让亲生儿子偿命而保存前妻儿子的母亲;有被所爱的人抛弃而被迫为他去说亲的婢女。这些情节看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都是扎根在深厚的现实土壤里的。
关剧的戏剧冲突还表现在它的过场戏简洁,戏剧场面随步换形,富于变化。这样处理戏剧场面,摇曳多姿,变化莫测,出观众意想之外,又在人物情理之中,效果十分强烈。
3.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
关剧语言的本色风格表现: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声口,符合人物身份;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他的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没有艰深晦涩的毛病。不像明清时期有些文人剧作,搬弄典故、爱掉书袋。关剧在词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曲白相生,自然熨贴,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首”的人物。
汉卿散曲,今存约49首(一说57首),描绘都市的繁华与艺人的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主要内容
1.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南吕一枝花〕《杭州景》与〔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二散套,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期杭州的景象。“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正是:“水秀山奇,都市繁阜,人烟辏集,勾栏瓦舍星罗棋布,艺伎伶人大显身手。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2.关汉卿描绘男女离愁别绪的散曲,写得十分动人。感情丰富而深沉,没有矫揉造作的虚假成分,一扫委靡纤弱的曲风,所谓“以健笔写柔情”,是这部分作品的特色。
3.自写身世、抒发胸怀抱负。〔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写得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是研究关汉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如【南吕一枝花】等,描写了一个勾栏艺术家的生活境遇,抒发了一个平民戏剧家的伟大抱负:永远和社会底层的烟花艺伎与书会才人一道,不怕压迫折挠,奋战不息,至死方休。这些堂堂正正的思想与抱负,是用极俏皮诙谐、佯狂玩世的文字来表现的,真是神韵独具,妙趣横生,活脱脱显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戏剧家的韧性战斗精神。
艺术特色
关汉卿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写男女恋情的作品最多,对妇女心理的刻划细致入微,写离愁别恨则真切动人;风格豪放,曲词泼辣风趣;语言通俗而口语化,生动自然,很能表现曲的本色;喜用白描手法,善于写景,所用比喻,形象生动。
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元代
钟嗣成: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熊梦祥: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是时文翰晦盲,不能独振,淹于辞章者久矣。
贾仲明:珠矶语唾自然溜,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武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贯云石:关汉卿、庚吉甫造语妖娇,适如少女临杯,使人不忍对殊。
杨维祯:其于声文,缀于君臣、夫妇、仙释氏之典故,以警人视听,使痴儿女知有古今美恶成败之观〔劝」惩,则出于关、庚氏传奇之变。
郝经:《青楼集.序》中评说关汉卿云:不屑仕进,乃嘲风弄月,留连光景。
陶宗仪:高才风流人也。
明代
朱权: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
刘揖:至元、金、辽之世,则变而为今乐府。其词擅场者,如关汉卿,庚吉甫、贯酸斋、马昂夫诸作,体虽异而宫商相宜,此可被于弦竹者也。
何良俊:关之词激厉而少蕴籍,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
孟称舜:汉卿曲如繁弦促调,风雨骤集,读之音觉韵冷冷,不离耳上,所以称为大家。
清代
凌廷堪:时人解道汉卿词,关、马新声竞一时。振鬣长鸣惊万马,雄才端合让东篱。
张汉:灵均之为声也,以骚;子云之为声也,以赋;少陵之为声也,以诗。……迨骚、赋、诗一变而为乐府,而关汉卿之流作焉。
吴梅:尝谓元人剧词,约分三类:喜豪放者学关卿,工研炼者宗实甫,尚轻俊者号东篱。
王国维:一无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为元人第一。
《法国拉鲁斯大百科全书》:关汉卿为第一流的伟大戏剧大家。
《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关汉卿塑造人物的手法是创新的,独特的,尤其成功的是他对女性心理的描述。关汉卿的剧作通过演员表演技巧所展现出的人物性格,都十分具有活力,所以它们对于元代戏剧的兴盛发达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英国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称关汉卿是创作了60多种戏剧作品的第一位有成就的著名戏剧大家。
《苏联大百科全书》:戏剧在元代文学中占主导地位,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代表着元代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
越南《文学辞典》:关汉卿是中国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大都人。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