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岱简介_个人资料

21 09月
作者:admin|分类:名人大全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1903年出生于广西百色。1917年考入广州培正中学。1923年被保送入岭南大学文科。1924年踏上他向往已久的法兰西土地。留法期间,结识了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保尔瓦雷里,并将其诗作译成中文,寄回国内刊在《小说月报》上,使法国大诗人的精品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此后又前往瑞士、德国学习。1941年~1944年受聘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并跻身于著名教授、学者行列。1970年中山大学外语系并入广州外国语学院,他随外语系转入广外,任法语教授。1983年11月6日辞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梁宗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西百色

出生日期:1903年

逝世日期:1983年11月6日

职业:诗人、学者

毕业院校:岭南大学

信仰:自由主义

主要成就:翻译家、教育家

代表作品:《梁宗岱选集》、《晚涛》等

就读学校:日内瓦大学、巴黎大学、柏林大学

梁宗岱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还包括他丰富多彩的婚恋史。两次结婚又两次离婚的举动,在当时乃至后来都成为受人非议的“绯闻”。

裸拒乡女何氏

中学尚未毕业,祖母便在家乡为梁聘下一何姓女子,诱骗他回乡强迫成婚。婚后梁宗岱一直抵制洞房,把自己幽禁在书房。家人进来劝说,他立即全身脱光,大声厉叫。来骚扰的人多了,他干脆全身赤裸,坐在屋里看书。

后来他与何氏口头商定:解除二人婚姻,由他出资送何氏赴广州读护士学校,学成以后各人婚嫁自由。何氏读完护校,嫁人生了4个小孩。

谁知梁宗岱留学回国任北大教授,声名远播,何氏闻讯从广州特意来到京城,要求与梁共同生活,闹上法庭。当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出面为何氏作辩护,这出“陈世美案”轰动北京。之后梁宗岱赔偿损失才办理了离婚手续。

初恋安娜

在法国,梁宗岱倾心爱恋并收获了一位法国姑娘安娜的爱情,并给她起了一个中国姑娘的名字--白薇。1925年2月20日,他在认识安娜不久便在日内瓦湖畔写下一首《白薇曲》描绘了他们之间的情谊。9·18事变后,“祖国高于一切”这一观念深深扎根于他的脑海,因此,梁宗岱决心忍痛和安娜分手。宗岱回国前夕,安娜和她母亲正在西班牙游览。他饱含着难舍难分的心情写信给安娜,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她,并以此向她们母女告别。安娜接信后,十分惊讶、着急,立即回了一份电报,说她马上返回巴黎,要他千万等她回来再起程。可是,梁宗岱怕再见安娜,担心被安娜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深深吸引着无法脱身,便毅然起程回国了。安娜赶到巴黎时,已是人去楼空。她独自伫立窗前,望着塞纳河的滔滔流水失声哭泣,追思着梁宗岱的身影,怨恨梁宗岱太无情无义了。但她哪里知道梁宗岱内心深处的痛苦。他久久割不断心头的那一缕情丝,安娜的形象常常浮现在他的脑海。

与才女沉樱

后来,他和沉樱女士结婚,生的第一个女儿,就取名为“思薇”,可见他对那位法国“白薇”姑娘的一往情深。

为粤剧花旦不惜抛妻弃子掀起轩然大波

1925年,他在日内瓦湖畔写下定情诗《白薇曲》。1931年梁宗岱回国“共赴国难”,才忍痛与安娜分手。多少年以后,他仍然想着安娜,后来他和妻子沉樱结婚,生下的第一个女儿,就取名“思薇”。

1934年,梁宗岱与在北京某中学任教的沉樱结婚,后者也是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有名女作家和翻译家。婚后两人度过一段甜蜜而稳定的生活,育下一男二女,但在1942年,梁宗岱却为一名粤剧花旦不惜抛妻弃子,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当年,梁宗岱回百色处理父亲后事,偶然被朋友拉去看粤剧《午夜盗香妃》,被花旦甘少苏的表演深深打动,写诗相赠:“妙语清香句句圆,谁言粤剧不堪传?歌喉若把灵禽此,半是黄鹦半杜鹃。”

知名教授与天涯沦落人的花旦一见钟情,已是惊世骇俗,何况当时甘少苏还被一国民党军官钟某霸占。然而梁宗岱不为世俗的眼光所动,后来他知道甘少苏受尽欺凌,多次寻死不成,更是生出同情之心,常去看她演出。

“他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让我恢复了人的尊严”

每次梁宗岱都写诗词相赠,后来便编成词集《芦笛风》出版,是与甘少苏爱情的结晶。为救甘少苏出苦海,梁宗岱甚至筹了3万元巨款,才把甘少苏赎出,两人于1943年3月登报结婚。沉樱知道此事后,毅然带子女离开梁宗岱,后来远避他乡。能终生与梁宗岱夫妻相守的是甘少苏,他们共同生活了整整40年。

甘少苏在回忆录中说:“在纵情声色、人欲横流的社会里,宗岱抛弃了世俗观念,用艺术审美的眼来鉴别人的品性,从社会的最底层发现了我,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让我恢复了人的尊严,走出了苦海,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浏览85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