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清简介_个人资料

21 09月
作者:admin|分类:名人大全

何海清(1875—1950),湖南省韶山市人,1904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回国在云南讲武堂与朱德结为兄弟,响应辛亥武昌起义。1911年11月驻军临安起义。1914年任云南步兵第八团团长,镇守蒙自。1915年12月带士兵300余人赶赴河口武装迎护蔡锷秘密回滇,主持军事会议。1916年2月取得双河场大捷,3月6日率敢死队收复纳溪,后又征战四川内江、简阳、成都等地,扭转了整个护国战争局势,晋升陆军中将。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后,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主张,历任护法靖国军第一军右翼总司令,第八军第一师师长,滇、黔、川、鄂靖国军前敌总指挥等职。1920年任云南第一卫戌区总司令。1923年6月任滇南镇守使兼建国军第六军军长,晋升陆军上将。1925年10月在上海与朱德相会,资助朱德三百银元从事革命活动。1940年在韶山永义兴建海清学校,捐水田二百亩作为该校办学经费,穷苦农家子弟入学免缴学费。1949年在家乡迎接解放,1950年11月8日在镇反运动中被错杀。1983年,人民政府为何海清平反昭雪,恢复“辛亥革命人士”名誉。

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海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韶山市

出生日期:1875年6月10日

逝世日期:1950年11月8日

职业:民主革命家

主要成就: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

何海清(1875—1950),湖南省韶山市人,1904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锷等于10月31日在昆明举行“重九起义”,何海清积极响应,临安起义一举成功,蔡锷闻讯大为赞赏,晋升他为营长。随后,任北伐军唐继尧部第一大队长、上校联队长、第五旅九团团长,曾带兵讨伐贵州地方势力杨柏舟,追至贵州铜仁城下,考虑到大炮攻城将殃及百姓,采取欲擒故纵战术,命士兵佯装不敢攻城,撤离城围,等待时机,后乘守敌松懈之际,突率兵攀城而人,杨军措手不及,狼狈逃往湖南。几个月后,敌军纠集万余兵力卷土重来,两军激战40多天,众寡悬殊,情况危急。他当机立断率兵突围,左手持刀,右手拿枪,带头冲入敌阵,顿时全军士气大振,杀开一条血路,突围成功。他获得奖赏,授陆军少将,后任云南步兵第八团团长。

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准备称帝,何海清得悉袁世凯阴谋暗害经越南秘密回滇的蔡锷后,立即率士兵赶赴河口武装迎护蔡锷返昆,还参加蔡锷主持的军事会议,慷慨陈词,拥护讨袁。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他任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四支队长。1916年2月,率兵增援在四川纳溪被围困的部队,获双河场大捷,又带敢死队猛攻敌军,收复纳溪。蔡锷致电祝贺称他为“吾之子龙也”。时有“虎将”之誉,令敌人闻风丧胆。1916年7月升陆军中将,获多枚勋章,任陆军第六师第十一旅旅长。

何海清响应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任护法靖国军第一军右翼总司令、第八军第一师师长、滇黔川鄂豫靖国军前敌总指挥等职,率兵痛击逆军吴光新部,攻克重庆。1920年任云南第一卫戍区总司令。1923年6月任云南镇守使兼建国军第六军军长,股匪投诚受抚,英法官吏不敢稍犯边疆,交通无阻,云南社会安定。

何海清因厌恶官场倾轧,又须料理其母后事,遂解甲返乡。途径上海,适逢从欧洲回国的朱德,相见甚欢,当即以银元300元资助朱德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马日事变后,暗中保护到湘乡调查农民起义情况的共产党员,并平安送往他处。他对农民运动不理解,但曾向农民协会赠银元300元。从湘乡迁居韶山永义亭后,将县城宅第捐办医院,还捐田50亩,作为湘乡至宁乡公路常年修路基金,以50亩作湘乡湘西乡小学基金,获国民政府教育部“敬教劝学”匾与金质奖章。1945年,又以韶山永义亭200亩田产自办“海清学校”,免收贫困子女学杂费,后来成为进步青年宣传革命思想的活动场所。1944年,日军进犯韶山,捐款购置枪支,组织抗日自卫委员会,年近古稀,出任委员会主任兼抗日自卫大队队长,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50年11月8日,何海清在镇反运动中不幸被错杀,终年75岁。1983年10月,人民政府为何海清平反昭雪,恢复“辛亥革命人士”名誉,对其一生作出了公正评价。

浏览79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