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美简介_个人资料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号无为,浙江湖州吴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元老、青帮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蔡元培称其可与历代侠士齐名列传,并盛赞陈其美为“民国第一豪侠”。1906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警监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期间与蒋介石、黄郛结为金兰兄弟。1908年奉孙中山派遣回国,往来于浙沪京津各地联络革命党人。1909年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1910年与宋教仁、谭人凤等人组织中国同盟会中会总部,以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活动。1911年11月3日在上海发动起义,上海光复后被推举为沪军都督。随即又攻克浙江巡抚衙门,组织苏浙镇沪联军攻克南京。1912年7月被袁世凯解除沪军都督职务。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陈其美被推举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攻打江南制造局未果,11月应孙中山之命赴日本,继续筹划反袁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长。1915年2月潜回上海策动武装反袁,11月在洪宪帝制呼之欲出之际,陈其美策划暗杀了上海镇守使、海军上将郑汝成,12月发动肇和舰起义。云南护国讨袁军兴,陈其美百折不回,誓死捍卫共和,继续在江浙一带策动反袁军事行动,袁世凯对其恨之入骨。1916年5月18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在日本人山田纯三郎寓所将陈其美暗杀身亡。陈其美遇刺后,孙中山疾呼:“失我长城”,并奋笔疾书悼联:“可怜麟凤供炰脯;如此江山待祓除”。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其美
别名:陈英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吴兴
出生日期:1878年(戊寅年)1月17日
逝世日期:1916年(丙辰年)5月18日
职业:民主革命家、革命党人
信仰:三民主义
参加政党:中国同盟会
重要贡献:响应武昌起义、积极参加武力讨袁
内讧事件:授意蒋介石刺杀陶成章
遇刺事件:被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人暗杀
学历:东京警监学校
清光绪四年(1878年),陈其美出生在浙江湖州一个商人家庭,读过七年私塾,15岁丧父,在一个小镇的当铺一共当了12年多的学徒,27岁到上海做了两年同康泰丝栈的佐理会计。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他29岁那年才在弟弟等的资助下东渡日本。
在日本的两年他先后学习过警察、法律和军事学。同年(1906年)冬加入同盟会,并介绍同乡黄郛、蒋介石等入会。和同时代的浙江籍革命党人相比,他出道较晚,与光复会也毫无渊源。那个时候的他并不出色,直到回国时仍是默默无闻。
陈其美崭露头角是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回国后在上海的活动。从1907年到1910年是同盟会成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在这种困境下陈其美在上海重整旗鼓、打开了局面,从空言渐进于实行,“党势为之一振”,因此引起了远在海外的孙中山的注意。1910年与宋教仁、谭人凤等人组织中国同盟会中会总部,以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活动。
他在上海结交青帮作为羽翼,成为青帮在上海的头领:出入于酒楼、茶馆、戏院、澡堂、妓院,创办精武武术学校,以霍元甲为总教师,吸收大批江浙资本家如虞洽卿、王一亭、沈缦云等加入中国同盟会,通过他们结交了李平书、朱葆三等商界闻人、社会名流,推动他们赞助革命,从而掌握了商会、商团武装等,使中国同盟会在上海有了比较扎实的社会基础。陈其美1909年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又协助于右任创办著名的《民立报》。清光绪三十六年(1910年)与宋教仁、谭人凤、杨谱生等人组织中国同盟会中会总部,以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活动。因陈其美在上海有社会基础,熟悉情况,又是杨谱生的亲戚,就委托他为庶务,主持日常工作。1911年11月3日在上海发动起义,上海光复后被推举为沪军都督。随即又攻克浙江巡抚衙门,组织苏浙镇沪联军攻克南京。1912年7月被袁世凯解除沪军都督职务。
主词条:上海光复起义
武昌一声枪响,不久上海也宣告独立。孙中山不止一次地说,当时响应最有力、对全国影响最大的是上海,“陈英士在此积极进行,故汉口一失,英士则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窥取南京。后汉阳一失,吾党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之大局因以益振。则上海英士一木之支者,较他着尤多也。”辛亥革命前,回国在上海策动新军。
陈其美带了几十个人,闯进制造局,企图抢夺头功。不料,未及开战,陈其美即被擒住。李燮和闻讯,即刻率领光复军全力赴援,攻下制造局,救出被捆在厕所边的陈其美。“起义人士一面寻出被绑的其美,护送回家,一面推燮和充临时司令,主持一切。”光复军攻下制造局,占领了弹药库,上海遂告光复。应该说,在光复上海之役中,光复会的李燮和在资望和战功上都高于陈其美。
在这样的情况下,开会推举上海都督,大家几乎一致推李燮和,连李平书也表示赞成。“但陈其美利用其青帮弟兄,哄堂鼓噪,大闹会场,反对李燮和”,为了顾全大局,李“力示谦逊”,陈其美就这样被举为都督(也有说李燮和因为疲劳睡着了,等他醒来陈其美已是都督,推举都督的大会没有一个光复会成员参加)。会议一结束,街头就出现了安民布告,上面盖着沪军都督的大印,原来他早在起事前就已准备好了。
李燮和在吴淞也称军政分府都督,一时独立后的上海出现了两个军政府。一天,李燮和在吴淞车站前往上海,陈其美曾派人前去刺杀,但没有成功,只击毙了李的卫兵。李最后被迫离开上海,陈终于独享上海光复的胜利果实。
那时的上海是南方政治活动的中心,陈其美也处在政治漩涡的中心。他经常“在外冶游”,“花天酒地”,风流倜傥,被称为“杨梅都督”。然而在列、中山短暂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只有沪军都督府是全力支持他的,他成为孙中山得心应手的骨干。所以孙中山说他“于民国之功,固已伟矣”。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陈其美也辞去沪军都督,但他没有去北京就任工商总长。直到1912年秋天,他才与黄兴继孙中山之后进京。孙中山曾乐观地向袁世凯建议,请袁练兵十年,自己修铁路十年,黄兴开矿十年,陈其美兴工商十年,就可以富国强兵。孙被委任为全国铁路督办,黄为矿务总办。据英国外交官的报告说陈其美“将被派往国外调查政治制度”,袁世凯曾经要送陈其美17万元,作为出洋游历之资,劝他勿问国事,遭到他的拒绝。不久,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杀,孙中山提出诉诸武力,陈其美当时是支持黄兴“法律解决”主张的。孙中山最终也表示同意,在此期间坚持了四个月司法解决,并未武力行动,但袁世凯却率先攻屠九江,发动内战,挑起内乱,江西都督李烈钧在一周后被迫宣布自卫抗暴,二次革命爆发。由于军事实力悬殊,二次革命失利,袁世凯出五万元的赏格缉拿陈其美。1913年11月,陈其美被迫流亡日本。
二次革命失利后,孙中山进行了反思:革命党不能群龙无首,或互争雄长,并据此组建中华革命党,手订了入党之誓约。而就是这一誓约中关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一词、入党人须于署名下盖指模,黄兴认为不够平等,党内同志多方设法弥缝分歧未果,黄兴远走美国。在这场争论中,陈其美扮演的角色既重要又微妙。这种作用不仅在于他以入党的实际行动支持了孙中山,更因为在黄兴赴美后,陈其美发出了《致黄克强劝一致服从中山先生继续革命书》,信中提出了政党政治的一种理论,而为孙中山所激赏。回顾中国同盟会组织以来的历史,陈其美总结说:“征诸过去之事实,则吾党重大之失败,果由中山先生之理想误之耶?抑认中山先生之理想为误而反对之致于失败耶?惟其前日认中山先生之理想为误,皆致失败;则于今日中山先生之所主张,不宜轻以为理想而不从,再贻他日之悔。此美所以追怀往事而欲痛涤吾非者也。”孙中山特把此信作为附录收入《建国方略》,可见陈其美主张和孙中山的思想十分契合。
民国三年(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并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日益暴露。同年2月陈其美与许崇智奉孙中山之命前往广东秘密筹备建立中华革命党。陈其美与许崇智由东京启程,途经上海时,上海的革命同志坚持要留陈其美在上海主持反袁工作。许崇智写信给孙中山,孙中山表示同意。于是陈其美又在上海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陈其美等革命党人在上海秘密活动的消息很快被袁世凯得知,于是立刻派其爪牙郑汝成率重兵屯防上海,兼控制海军,并且收买暴徒“残害党人,压抑革命势力”。当时上海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陈其美等人决定暗杀郑汝成,挫一挫袁世凯的锐气,这对起兵发难也有帮助。民国四年(1915年)11月10日,这一天是日本天长节,当时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总领事要开会庆祝,而上海镇守使、海军上将郑汝成因是上海最高军政首长,照例也应前往祝贺。所以陈其美便将暗杀行动安排在这一天。陈其美安排精于枪法的王晓峰、王明山二人埋伏在英租界外白渡桥一带负责暗杀郑汝成,又布置了十几个革命党死士埋伏在郑汝成到日本领事馆所必须经过的路上。是日清晨,王晓峰手持两支手枪,王明山身怀两颗炸弹,埋伏到了外白渡桥侧。十一点左右,郑汝成与其司务长乘汽车快靠近外白渡桥时,因车辆拥挤,行驶得比较慢。王明山立即将第一枚炸弹掷向郑汝成的座车,只听“轰隆”一声,车盖爆裂,郑汝成当场重伤,车被迫停下。而埋伏在一旁的王晓峰立刻冲上前,用枪对准郑汝成头部连开十枪,郑汝成当场毙命。王晓峰、王明山也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革命党人因暗杀郑汝成成功,信心倍增,积极筹备在上海发动武装起义,陈其美秘密联络上海海陆军队起义,而此时袁世凯突然要把此处兵力调走,那起义就难了,于是起义时间不得不提前到12月5日。在起义前,陈其美已经和肇和兵舰上的舰长打好招呼,而参加这次起义的主要人员有蒋介石、邵元冲、吴忠信等人,分任军事、财政、总务之责,总司令是杨虎。起义时间定在1915年12月5日下午三点,兵分两路,一路由杨虎带领占领肇和舰,另一路由尹神武率领占领应瑞、通济两舰,做肇和舰的后援。其他岸上的革命党人听到舰队炮声后行动。由杨虎带领的二十多位革命党人从上海法租界码头下水,开小汽艇前往肇和舰,非常顺利地夺取了肇和舰,并在下午六点向江南制造局开炮。制造局及城内一部分联络成熟的军警,立即响应。不幸的是,另一路由尹神武率领的队伍所乘的小汽轮被租界巡捕房干涉,不能按照计划占领应瑞及通济两舰。因此,肇和舰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陆上的同志听到肇和舰的炮声,按照原计划分别向电报局、电话局等机关进攻,陈其美与蒋介石督战指挥。但因寡不敌众,北洋军阀炮火猛烈,并且应瑞、通济两艘军舰上的人被袁世凯派来的上海交涉员杨晟以三十万元收买,两艘军舰将矛头指向肇和舰。肇和舰上的杨虎等人见到形势危急,被迫撤离,肇和舰起义不幸失败。
陈其美数次起兵讨袁,成为袁世凯的眼中钉。袁先派人给陈其美送去70万元,让陈出洋游历,并威胁说,否则就用这笔钱作经费,买通刺客对他下手。陈其美听说后哈哈大笑,予以拒绝。袁世凯于是命令驻军上海的张宗昌负责刺杀陈其美。两次刺杀陈其美失败后,袁世凯派他的贴身卫士袁继良带着一个名叫李海秋的人来到上海。
当时,中华革命党经费极缺,陈其美整天为此事发愁。李海秋开设了一家“鸿丰煤矿公司”,扬言购买日本机械,需要向日本银行贷款,想请陈其美做中间介绍人,贷款100万元,可得百分之三十的回扣,陈当即答应。1916年5月18日下午,李海秋带领同伙程国瑞来到陈宅“谈生意”(按:陈其美遇刺缘由和情形,另有说法,参见“郑继成刺杀张宗昌案”载于边芸编著:《喋血刀锋:民国杀手的人生沉浮》),借机刺杀了陈其美。
蒋介石听到陈其美遇刺的消息,马上赶来抚尸痛哭。孙中山刚由日本回国,也立即赶来,流泪不止,当场手书“失我长城”四字,以志其哀。陈其美死后,海内外各团体、各界人士的唁电、祭文、挽联、挽额络绎不绝。
1927年(民国十六年),北伐军占领上海,5月18日,举行了陈其美逝世十一周年纪念大会,蒋介石专程从南京赶来发表演说:“上海之所以有革命如此之成绩者,为陈英士先生首倡革命之功也。若无陈英士先生,即无今日之中国国民党,并无今日之国民革命。”
主要成就
陈其美在孙中山的影响和带动下做出过以下贡献:
一、作为辛亥革命时的沪军都督,同盟会骨干,陈其美曾参与推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二、袁世凯上台后,陈其美追随孙中山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革命,是其最主要的助手,曾策划一系列反袁军事行动。
三、支持孙中山革命。从支持孙中山的角度而言,陈其美是孙中山最坚定的追随者,助建中华革命党,在“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遭受重大挫折时,取代黄兴成为孙中山反袁斗争的重要助手,筹集巨款全力支持。
四、陈其美曾多次在江浙沪、北京、天津、山西乃至东北联络会党、组织起义,他在上海组织沪军都督府,通过这一机构在政治、社会运动各方面发挥作用。
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民国长城、民国起义首功之人。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愿君化彗尾;为我扫幽燕。
中华革命党支部电挽陈其美:英公其死矣;吾辈忍生乎。
于右任:求仁而得何怨;贼民之主不忠。
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挽陈其美:十年薪胆余亡命;百战河山吊国殇。
中华民国总统孙中山挽陈其美:可怜麟凤供炰脯;如此江山待祓除。
菲律宾中华革命党支部电挽陈其美:世竟无鉏麍喻义;公终继渔父衔冤。功成不屑黄金印;身死长留碧浪湖。
周震麟:为国捐躯,吾公志愿;缉凶善后,侪辈仔肩。
1911年11月3日,随着黄浦江畔那一声声惊心动魄的枪吼弹鸣逐渐停歇,上海全境扯弃清朝龙旗,宣告独立,开启了它“呼应武昌首义、共奠民国之基”的崭新一页。起义的革命党人公推陈其美为沪军都督,主掌上海军政府。
新生的共和政权成立伊始,即面临极度沉重的财政压力。可是,由于外国敌对势力(驻沪领事团)的蓄意阻梗,上海海关(旧称“江海关”)的日常关税以及大清银行滞留在沪的巨额资本银,均被强行截扣于英美租界,军政府一时难以追缴征用,致使财政来源几近匮竭,开支却与日俱增,资金的窘迫愈益严峻。
资深金融家沈缦云(时任军政府财政总长)向陈其美建议:应当在积极“振兴实业、广拓财源”的同时,再设法聚合民间资金,创办一家“由军政府担保并委派监理”的股份制华商银行,以发行短期“军用钞票”的方式,来“流通泉货,周转头寸,酌济盈虚,应对当前之急需”。陈其美批准了沈的建议,这家银行就定名为“中华银行”。随即,军政府在报端披露了“筹立中华银行”的计划,全文公布该银行的《招募股本简章》。
同年11月21日,“中华银行”在上海南市开业。当天,冠名为“中华民国军用钞票”的纸币正式面世,进入金融流通,可以在申城的所有华商银行间自由兑付。
然而,军钞顺利流通数个月后,翌年春末,上海市面上发现有伪造的“军钞”在到处混用。这不免引起人们的惊疑和恐慌,各种流言开始不胫而走,军钞的信用动摇,流通“顿陷阻遏”。陈其美接到报告。事关重大,他立刻指示军政府财政司会同治安机构,对“假军钞”的来历侦查。由于作案者十分狡猾,形迹诡秘,侦查线索迷茫。
就在这当口,一件来自湖州军政分府的紧急密函,送到了陈其美的案头。原来,上海的“假军钞”竟已扩散到了浙江地面。5月21日,一个名叫陈燮三的男子,在湖州以大笔假钞购货,被商号识破,当场扭执报官。据该男交代,他系受人指使,潜来湖州“混用”假钞,已陆续流出一千多元;之前,则与同伙在上海多处作案,经手“混用”假钞逾二十万。而他们那帮团伙的主谋,便是隐居于沪东铁马路(今河南北路,当时属英租界区)钱业会馆对门2007号的陈少春。
这件密函于6月2日清早送达,对于陈其美,实在是来得太及时了。他当即命令军政府的侦缉科员,将案情火速通知“汇司捕房”,要求对方派人,一同前往铁马路捉拿陈少春。凑巧的是,中西侦探一行,半道上恰好与陈少春迎面相遇,逮了个正着。众人来到陈宅,正欲实施搜查,神色阴森的陈少春却掏出一本外国护照,声称自己已入籍英国,依照租界规矩,“非经英领事签字认可,华探不能搜问”。几个西探见情,立马改变态度,主张推延搜查并带走陈少春。军政府的侦缉科员也只得暂且退出陈宅,先去交涉“领事签字”——当天,又凑巧是星期日,驻沪领事团无人办公。转天,待侦缉科员们拿到“签字”、再度进入陈少春住处,哪里还搜得到一星半点“假军钞”的赃迹?
陈其美对此的反应相当果决。他一边以沪军都督的名义,严正照会“会审公廨”(租界审判机关——作者注):强烈要求会审官“迅将陈少春传案讯明,追惩罪责”,如需陈燮三到堂对质,军政府将随时派员去湖州押来;一边,又指令财政司督促各华商银行“整顿军钞使用”,凡有零散假钞流回银行,一律加盖“伪票”的印戳给予销废,以防再次流入市面。几天后,鉴于市面上“人心扰动,纷纷兑现,而伪票仍未绝迹”,陈其美拍板:干脆将中华银行已经发行入市的所有“军钞”,全数收兑,停止流通,以“彻底断绝假钞之贻害”。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说到的那则6月11日的上海军政府公告。
民国元年,陈其美在申城禁治“假军钞”,整个事件从风起青萍到基本平息,前后大约一个多月时间。由于陈的当机立断、一场极可能引发金融动荡、进而祸殃民众、危及社会稳定、毁损新生共和政权公信力的“假钞”风波,得以及时、快速、有效地消弭。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这位辛亥元勋的非凡识见与才干,诚无愧孙中山对他的评誉:“任事勇锐”,“乃吾党(国民党)健者”!此事件不久,神州风云变幻,窃国大盗袁世凯上台。当年8月,陈其美被迫辞去沪军都督职务,军政府也遭袁氏裁撤;先前那两个被抓获的假钞案犯,最终如何处置了,自亦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初,那些假军钞绝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在刚刚“光复”的上海。而陈其美在沪军都督任上的此番“禁假”史实,之后似乎鲜有人提及,本文就算是为他作一笔简略的追叙罢。
据《杭州日报》,陈英士与近代著名医学家厉绥之交往很深。厉绥之曾为陈英士抚养了一个孩子,名为陈英遗。陈英士原先住在杭州时,有什么病痛,都去找厉绥之,后来成了上海大都督,看病仍然要来杭州找厉绥之。有一天,陈英士又来到厉绥之家,说不是看病,是有私事相托。原来陈英士在上海做了大都督,交了一个电影明星。两年之后,有了孩子,在上海不方便,所以他把孩子带杭州来了。厉绥之心善,就答应帮助陈英士抚养这个孩子。这个孩子来杭州的第二年,陈英士就被暗杀,而这时候他连姓名都还没有。厉绥之说,就叫“陈英遗”吧,意思是他乃陈英士的遗孤。到陈英遗十几岁的时候,蒋介石已经站稳脚跟,陈果夫、陈立夫也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陈英遗是他们的堂弟,厉绥之就想,还是把孩子送回去的好,到了陈家,孩子的前途会好些。但托人传言之后,陈果夫、陈立夫不相信,也不来相认。当时的陈英遗已经懂事,认亲被拒他也知道。他后来和厉绥之说,他不想投靠别人,他只认这个家。厉绥之说,好吧,你就做我的儿子。隔了一年,厉绥之把陈英遗送到了浙江警官学校读书,毕业之后,厉绥之夫人准备给陈英遗找个杭州姑娘,给他张罗婚事。但陈英遗不同意。在平海路陈英士铜像前,他是这样和厉绥之夫人说的:国家正逢多事之秋,自己又是个身世不明的人,他拒绝妈妈,不是不孝,而是怕耽误人家姑娘,于自己以后的人生奋斗也恐有拖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进攻上海,陈英遗在虹桥中国军用机场附近抗击日军,与数百将士一起阵亡。
1、枪杀陶骏保
除了派人行刺曾救过其命的李燮和未遂外,陈其美的另一桩残害革命党人的暴行,是非法枪决革命军参谋长陶骏保。攻克南京后十天,陈其美在沪军都督府内下令枪杀了参与攻克南京的民军参谋长陶骏保。当时陶骏保因公抵沪访谒宋教仁和黄兴,其后前往都督府拜会陈其美。陈请他在客厅坐候,不一会便派卫兵将他逮捕,反剪双手,并用布包其面,当场在沪军都督府大堂上开枪将他杀害。陶骏保遇害后,他的哥哥陶逊为此发表了一封很长的电函,质问陈其美为什么“同类相残”、“任意屠杀同志”?陶逊愤慨地谴责陈其美如此“刀弹交错、从心所欲”,使都督府沦为“绿林盗窟”。引《民国经世文编》中还有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伍廷芳致陈其美的三个文件,都是谴责他滥施逮捕、无法无天的行径。由此可见,在陈其美这个革命党人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权、法治的观念。
2、暗杀陶成章
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幼年之时就受过很好的旧式教育,后又接受一些新学书籍,思想渐趋激进,开始萌发推翻满清统治,挽救祖国危亡的思想。他负责光复会联络苏、浙、皖、闽、赣五省的会党工作,与下层社会有着广泛的联系,常用麻绳束腰,穿着草鞋,日行百里,奔走革命。陶成章对鲁迅(光复会成员)十分信赖,常到鲁迅寓所谈论革命,兴起时往往口讲手划、眉飞色舞,告诉鲁迅什么地方不久就要“动”起来,什么地方已经“动”起来。由于多年不辞劳苦奔走革命、多次或策划组织武装起义,陶成章在革命党人中享有很高的名望和影响。
由于陶成章深恶痛绝那些上赌馆、逛妓院等勾当,在看到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陈其美有这些癖好后,便多有微词,这让陈其美感到了难堪,故而与他产生芥蒂。辛亥革命老人李净通曾回忆:“陈其美在日本时,陶成章曾当着孙中山面前劝陈其美戒嫖戒赌。陈认为陶有意侮辱他,恨之甚深……”同时,在上海光复后,陈其美以上海青帮头目的地位,依靠他的湖州帮势力,被推为沪军都督,攫夺革命果实,出于无奈派系纷争的心理,陈其美遂视陶成章为心腹之患。
陈其美的沪军都督交椅还没坐热,便又悉心转谋浙江都督一职。其时,在革命党内许多人并不信服陈其美,大家有意让陶成章主事浙江。
关于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枪杀陶成章的直接原因,则是为了争夺浙江都督一职。浙江都督汤寿潜改任交通总长,他举荐章炳麟和陶成章“代理浙江”。章炳麟却又极力称赞陶成章,说:“焕卿(陶成章,字焕卿)奔走国事,险阻艰难,十年如一日”,因而力举由陶成章来“代理浙事”。而成章本人力辞不受,在浙江派人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贤能者均可,唯陈其美不可”,并致电推荐革命党人蒋尊簋继任。但浙江绅士沈荣卿等人又联名致电敦促陶成章赴任,并“号召旧部”,听陶指挥。由于成章在浙江籍人士中威信甚高,使陈其美入主浙江的图谋很难成功。于是,陈其美对陶成章由嫉生恨,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此外,再加上江南军事已定,陶成章仍在上海利用光复会经费募兵、练兵,这给陈其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凡此种种,陈其美对陶成章已是切齿痛恨,决意要铲除此公,以绝后患。
1911年10月30日,蒋介石由日本回到上海,投入陈其美麾下,任沪军第5团团长。蒋介石对陈其美素怀知遇之恩。1908年春蒋介石东渡日本后,经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5月,又经陈其美介绍,受到孙中山的单独接见。因此蒋介石视陈其美为良师益友。当陈其美交予蒋介石刺杀陶成章的秘密任务时,他慨然应诺。蒋介石很快就想到他的旧友、光复会叛徒王竹卿,此人原为太湖强盗,枪法精湛,且可飞檐走壁。他虽是光复会员,却常以会内机密换取钱财,陶成章对此极为恼火。蒋介石获取这一情报后,找到王竹卿,对其恐吓讹诈,散布陶成章伺机严惩王竹卿的言论。王竹卿信以为真,铁了心要先下手为强,杀害陶成章以保全自己。
陶成章非等闲之辈,早已风闻陈其美要加害于他的消息。为防不测,他深居简出,行踪不定,后因治病才迁往法租界金神父路广慈医院。1912年1月12日午夜,天气格外寒冷。几天来为寻找陶成章的行踪,蒋介石已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他蜷卧在马车的软座上打着盹。车经福州路时,迎面吹来的狂风卷起厚实的车帘,蒋介石睁开眼,却意外看见路旁屋檐下正在避雪的陶成章。他急令停车,下车后趋步上前,殷勤地和陶成章打招呼。当夜,蒋介石用自己的马车,把陶成章送回广慈医院,默记下陶成章的病房号码。次日又携带礼品,以探视为名,实地勘察陶成章的病房环境及进出路径。1月14日凌晨,两个头戴齐眉毡帽的人,鬼鬼祟祟来到广慈医院二楼的走廊上,顺着房门找到205号病房。这二人便是蒋介石和王竹卿。其中一人学着护士的腔调,轻轻叩门道:“陶先生,吃药的时间到了。”陶成章酣睡正甜,听见有人呼唤便拉开门,然后随着一声枪响凄然倒地。
陶成章被害后,国内震惊,革命党人尤为愤慨。孙中山闻讯,十分气愤,公开向报界宣布,这是一起“挟私复怨”、“擅行仇杀”的血案。孙中山下令:“严速究缉,务令凶徒就获,明正其罪,以泄天下之愤。”浙江都督悬赏3000元缉拿凶手。作为沪军都督的陈其美也不得不装装样子,悬赏1000元缉拿凶手。不多日,王竹卿被缉拿归案,很快便被处死。蒋介石惶惶不安,陈其美也深恐真相大白,只得让蒋介石暂去日本避避风头。1912年(民国元年)2月,蒋介石以出国学习军事为名,再次东渡日本。民国初建,围绕权力分配,国内政派林立,角逐激烈,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陶案调查自然是敷衍搪塞、不了了之。
蒋介石与陈其美的公谊私交非同一般。1906年,陈其美经同乡兼盟兄周淡游的荐介,结识了正在东京求学的蒋志清(蒋介石)。两人一见如故,很快结为义兄弟。蒋介石经陈其美介绍于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结识了孙中山。蒋对这位年长十岁的良师益友的知遇之恩铭感不忘,自诩为“陈(其美)烈士的化身”,“没有陈(其美)烈士就没有中国国民党”。陈其美的挚友张群、黄郛、邵元冲、吴忠信等人后来均成为蒋氏政权的中坚,其侄儿果夫、立夫兄弟也深获蒋介石的重任。青年时代的蒋介石很穷困,18岁到日本留学认识了大他9岁的陈其美。陈其美是中国同盟会会员,回国以后,陈其美跟随孙中山,当上了上海督军,黑白黄道“路路通”。蒋介石在陈其美等上海名流的引见下认识了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和黄金荣,从而奠定了蒋介石在上海的基础。陈其美在38岁时,为孙中山筹款被暗杀,有两个侄儿子参加了革命:果夫(兄)、立夫(弟),蒋介石为师傅陈其美的死亡痛哭流涕,于是他要善待陈其美的两个侄儿子。于是陈果夫和陈立夫成为民国的重要人物,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陈果夫在1951年去世,陈立夫寿命很长,101岁去世。
暗杀陈其美的杀手就是他自己的下属程国瑞,为了升官发财,程国瑞被军阀冯国璋的部下张宗昌收买了,冯国璋的“后台”就是袁世凯!张宗昌化装成富商携巨款70万“现大洋”赴上海‘捐款’给同盟会,陈其美于是带自己的部下程国瑞直接去了,结果被程国瑞在上海萨坡赛路枪杀(按:另有记载称,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于日本人上田纯三郞寓所中将陈其美当场枪杀)。陈其美死后,袁世凯的70万‘现大洋’就成为冯国璋、张宗昌和程国瑞的赏金了。
1916年陈其美被刺死以后,蒋介石失去了上海靠山,在经济上也开始拮据,他需要另辟门路,由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活动投资失败,为了躲债决定去广州去投奔孙中山先生。但是债务人不让他走,而且没有路费,蒋介石只好去找上海商界‘大老板’虞洽卿,虞洽卿也是陈其美的朋友。但虞是个商人,绝不肯做这种赔钱的事,就介绍蒋介石去投帖拜黄金荣为老头子:一可以用黄金荣的牌子挡住债权人,没人敢收青帮弟子的债务。二可以向黄金荣借路费去广州。蒋介石没有办法,就和虞洽卿一起去了。蒋介石递上“黄老夫子台前,受业门生蒋志清”的大红帖子拜门,黄金荣因为有求于虞洽卿,于是就赠送蒋介石旅费,现大洋200元,并且鼓励他去广州革命。
蒋介石在广州受到孙中山重用,成为黄埔校长,孙中山逝世后,逐步掌握了中国国民党军事大权。结果11年以后的1927年,蒋介石领导北伐军从广州出发,一路占领到上海,成为名震中国的北伐军总司令,成为当时的第一号大人物。青帮老大黄金荣又喜又怕:喜的是自己的‘弟子’蒋志清(化名)有了大出息;怕的是堂堂民国领袖不能沾上“黑社会”的污点。所以战战兢兢的将蒋介石的门生帖子亲自上门送还。蒋介石很客气的收回自己的门生帖子,并且口口声声感谢黄金荣当年的帮助,黄金荣受宠若惊,他们的关系更加亲近了。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上海“三大亨”,定计密谋,以“中华共进会”名义,在上海发布反共启事,随后召集大批流氓手持武器,武装袭击工人纠察队,配合蒋介石部队抓捕上海共产党员,为蒋介石巩固上海立下汗马功劳!今在黄家花园,如今上海的桂林公园(黄金荣的公馆)四教厅前面,还竖立着一块高六七尺的石碑,上刻“文行忠信”四个大字,上面记着“中华民国十九年”,下面题字为“蒋中正赠”。可见蒋介石对黄金荣这个青帮老大一直保持着师徒般的情谊。
亲属成员
侄子陈果夫:民国时期政治人物,国民党内右派。1926年,陈果夫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
侄子陈立夫: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
后世纪念
陈英士墓位于湖州市南郊岘山东麓,距市区约2公里,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英士墓始建于1918年,1934年进行扩建,1998年对陈英士墓进行重修。
石碑坊匾额正中有孙中山手书“成仁取义”四大字;左侧是林森题的“浩气长存”,右侧为蒋中正题词“精神不死”。两旁石柱对联,分别有于右任和蔡元培所题。于右任题词:“春尝秋禘生民泪,山色湖光烈士坟”,蔡元培的题词是:轶事足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前贤不让,洵是鲁连子房一流”。墓穴圆顶上刻着覆盖的中国国民党党徽。墓前石碑上镌刻着孙中山手书“陈公英士之墓”。
目录 返回
首页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